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大连财经学院宁鸿:匠心育桃李 劳动铸师魂

2025-09-11 09:19:28 来源:未来网

近年来,大连财经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体教师躬耕育人,启智润心,以粉笔为帆,领航知识瀚海;用讲台为田,根植报国苗圃;秉真情作灯,点亮青春之光。他们厚植教育情怀,涵养精神之根,以高尚师德和扎实学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宁鸿,教授,该校公共教学部劳动教育教研室主任,从教十九年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劳动育人”为特色,将非遗文化、乡村振兴融入教育实践。她敬业奉献、锐意创新,深受学生爱戴,曾获大连财经学院教学名师、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是用爱与责任点亮学生成长之路的“最美教师”。

以德立教,润物无声育人心

宁鸿始终将师德视为教育之魂,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坚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传授知识,从教以来,紧跟社会发展知识更替,坚持科研教研,用渊博学识开启学生智慧,用创新方法点燃学习热情;她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常年帮扶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精神和物质支持;主动为考研学生联系导师、辅导专业课;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助力学生就业。她常说:“教育是爱的艺术,而爱需要行动。”这些点滴行动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真正体现了“身正为范”的师德典范。学生们都说:“宁老师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创新教学,劳动教育结硕果

作为劳动教育带头人,她打造了包括“十亩之间”农耕基地、“十亩之外”园林基地和“栖山湖”养殖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劳动基地、以大连博物馆为代表的服务性劳动基地、以“辽南炻器”“小屯村数字乡村建设实践基地”为代表的创新性劳动基地的建设工作,构建了“生产-服务-创新”三维立体劳动基地;她走访了20余位非遗传承人,参与建设数字非遗文化馆,开展“非遗走进劳动教育课堂”系列活动,开发手工技艺类非遗劳动选修课,组建“非遗志愿讲解团”,牵头开展“开耕仪式”“丰收节”“非遗进校园”“乡村振兴研学”等品牌活动,打造“劳动教育+非遗”“劳动教育+乡村振兴”两大特色方向。劳动教育教学成果获辽宁省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校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项,带领学校获评“辽宁省劳动教育示范校”“教育部1+X优秀试点院校”等荣誉,教学成果被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

科研反哺教学,深耕不辍显担当

宁鸿从教以来,坚持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在教学研究方面,主持了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等近十项教学研究项目;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教育厅、大连市社科院、大连市社科联等十余项课题,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3部;多次获辽宁省社科联、大连市社科联、辽宁省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年会等颁发的科研奖励。宁鸿以扎实的学术精神,深耕不辍,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不断创新。同时,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依托“辽南炻器”等非遗项目参赛,屡获国家级奖项;她牵头组建“虚拟教研室”,打造“教学研创”一体化平台,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推动团队整体发展,彰显了一名学者的责任与担当。

十九年春风化雨,十九年初心不改。宁鸿以坚定的教育信念、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温暖的师者情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教师”的深刻内涵——不仅照亮课堂,更点亮未来。(通讯员:公共教学部

作者: 编辑:郭超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