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盛,湖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青年博士。他的身上,有着科研工作者的坚持不懈、矢志不移,也有着教育工作者的因材施教、倾囊相授,他用自己的真情真心,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用自己的科学研究,助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致力科研、服务社会的奋进之路。
用心用情 亦师亦友
胡盛自2009年入职以来,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一直秉持着“用心、用情”的原则。用心,即为认真备课,用自己的热爱为学生上课,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转为热爱;用情,则是将心比心,让学生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关怀,在课堂上、放学后,为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除了平日里和蔼宽容的形象,在在教学中,他也有严厉的一面。不管是面对本科生还是培养研究生,他都严格要求学生需在指定时间内独立地完成对应学习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也鼓励学生间的良性沟通、良性竞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因材施教,胡盛针对专业水平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要求也不同。面对基础较弱的学生,他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着手,循序渐进;基础较强的学生,他会对学生各自的擅长方面提出建议与要求。本科生教学中,胡盛讲解更加细致,便于加强理解和入门;面对独立能力更强的研究生,他着重让学生自主探讨、研究、试验,把关好关键节点,培养其科研能力、动手能力、中英文写作以及阅读文献能力和综述能力。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十几年来,胡盛培育出了众多优秀学子也收获了宝贵的师生情谊,采访中他谈到,自己欣慰于学生毕业多年心里依旧感谢他、惦记他的感恩心,更自豪于学生身上那种努力拼搏、学成归来、造福社会的上进心。
教学相长 终身学习
学无止境,教学相长。他认为教导学生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成长的过程,用更渊源的学识来填充自己,才能更好地输出和教导学生。2013年,胡盛到武汉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为人师表,首先要严于律己,他从未曾停歇学习的步伐。
“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做科研贵在坚持,面对屡次试错,堆堆摞摞的枯燥文献,唯有坚持,并在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上潜心研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今日之成绩。胡盛说,一旦在这个方向碰壁就换一种思维方式继续,只有不放弃,经历了长长久久的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我其实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一名教师,但当我真正地站在那三尺讲台上,我时刻谨记履行好职责,承担起这教书育人的责任。”胡盛的第一节课就是一场挑战,制药专业出身的他却被要求给学生上化工专业的课,在入职前的那个暑假,他捧着化工专业的课本反复研读了几十遍,因为他认为,身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钻研教材是最基本的要求。经过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他当初上台的青涩感与紧张感早已不在,授课内容烂熟于心,但改变的是教学经验与能力,不变的仍是那教书育人的初心。
潜心研究 服务社会
胡盛先后主持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5项授权发明专利,尽管如此多的荣誉加身,他依旧坚持读博时期的作息时间,从不懈怠。胡盛告诉记者,他的研究并不是闭门造车,读博期间,就常与导师和同学聚集在一起,各抒己见,探讨研究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一番交流过后,便是各自总结收获,再着手于实验,以实践检验真知。
校因城而立,城因校而兴。胡盛常说,科研最终还是要回到服务社会上去,要把企业遇到的关键技术瓶颈转化为科学问题进行技术研究,解决难题推动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湖北民族大学作为地方院校,应着眼于结合当地产业,注重实际应用,并以此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从教十几年来,胡盛以“服务地方,培养人才”为理念引领,主动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找准定位,精准对接。带领学生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也能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以期实现共赢。在合作中,种种困难接踵而至,方案没有达到企业的预期乃是家常便饭,但胡盛一行人又怎会轻言放弃。呕心沥血,通宵达旦,调整方案,处理数据,投入研究,胡盛说重新调整方案是常有的事,与企业合作就要根据他们的期望展开,虽然辛苦,但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受胡盛的影响,他的许多学生毕业后也在更广阔的天地与当地产业展开合作,服务社会。人才所拥有的技术应与当地产业相对应,帮助当地产业更有效地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推进企业的现代化产业发展——胡盛总是这样引导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人才是我的本分,服务社会是我的价值体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都是奉献,也都是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对于胡盛来说,倾情于教书育人、醉心于科学研究、服务于地方产业便是他再好不过的人生价值实现路径。(通讯员:湖北民族大学陈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