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发展成果表彰颁奖典礼如期举行。学校校长刘英等领导参加典礼并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各教学单位、行政教辅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400余人参与其中。
从“成绩单”到“成长尺”:被重新定义的优秀
“余春意同学的英语四级成绩单到了吗?”班主任刘老师总在课间追问这个名字。这个曾在高考英语卷上只拿到70多分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如今能流利地用英语介绍自己的论文思路。他的成长轨迹被清晰地记录在“学期简历”上:从每天背20个单词到参与跨文化交流沙龙,从课堂沉默身影到在英语演讲比赛获奖,527分的四级成绩只是漫长爬坡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二级学院的评选现场,一组组对比数据令人动容: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悦同学,用365天的读书笔记和分享视频赋能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从三级甲等跃升至一级甲等;202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团队,用逐月提升的跨境电商模拟实训成绩,赢得了“勤学力行之星”的荣誉。
这样的故事在龙外校园里每天都在发生。当传统奖学金聚焦“拔尖者”时,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却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成长光谱。近130万元的“成长奖励”被精细分解为外语学习进步奖、实践技能突破奖、行为习惯养成奖、社会志愿服务奖等12个类别,覆盖从课堂表现到社会服务的全维度成长。正如刘英校长在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讲话中强调的:“我们要奖励的不是天生的优秀,而是对抗懒惰的坚持,是每天多学一句外语、多练一项技能的勇气。助力每名小龙人每天进步一点点,关爱赋能成长,陪伴实现梦想。”
“用心用爱”陪伴:让每一点成长都被珍视
“老师,我这周的单词量达标了吗?”深夜的辅导员工作群里,总有学生发来打卡截图。软件学院辅导员王老师的工作电脑里存着300多名学生的“成长档案”,小到单词测试分数波动,大到实习实践反馈,每一项记录都会在月末生成个性化分析报告。这份“关爱赋能 陪伴成长”的育人机制,正是奖学金评审体系的根基。
这种价值导向催生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清晨的图书馆前,学生自发组织的“晨读打卡圈”本学期已坚持40多天;夜幕下体育场总看见教官团、国旗护卫队队员们集训的身影;“在龙外读好书”活动通过微信平台已持续推荐好书300余本;在“恒星”一站式学生社区,垃圾不落地—行为习惯养成标兵寝室,全寝同学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加持下,获得了宝贵的“文明礼仪”实习机会,走向全国大型赛事的舞台,展现龙外风采。
学生工作处资助中心的统计显示,获得勤工俭学类奖学金的学生中,有超过半数在假期前拿到了实习单位的暑期实践函。某外贸企业HR在招聘时直言:“龙外学生的简历里,‘连续6个学期技能提升’‘志愿服务时长1300余小时’这样的表述,比单纯的奖学金头衔更有说服力。”
大爱如灯:照亮更长远的人生赛道
这笔近130万元的奖学金,更像一笔“成长投资”。数据显示,获得成长奖学金的学生,本学期平均掌握2.7项职业技能;“持续学习能力”“跨文化视野”“抗压逆商”等指标得分显著领先。成长奖学金,早已超越了金钱的意义,它是龙外——这所大学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诠释:不是挑选璞玉,而是用心雕琢每一块石料;不是追逐即时的璀璨,而是培育能穿越岁月的成长力量。
初夏的校园里,新一批 “每日进步清单” 正在生成:有人计划攻克跨境电商直播话术,有人立志掌握基础编程技能,有人准备考取急救证书。这些实际的目标,正是龙外人用“勤学、善思、力行、创新”的扎实学风践行培育“七有”小龙人育人初心的生动展现;用实际行动将“经世致用,学贯中西”的校训和“敢为人先、执着专注、兼容开放、自强不息”的龙外精神深深烙印在外语人的精神家园。(通讯员: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