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宴。这次讲座特邀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书记兼副院长、文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吉象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现场讲学。讲座由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主任王江荟担任主持,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张静民、副院长刘光磊、设计学院院长何新闻等多位学院领导莅临现场,与师生们共同领略了彭教授的学术风采。
讲座序幕拉开前,刘光磊教授致欢迎辞。他首先对彭吉象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彭教授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光磊教授表示,彭教授不仅是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他的到来将为学校师生带来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讲座伊始,张静民为彭吉象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这一庄重的仪式不仅是对彭教授卓越学术成就的赞誉,更是学院对未来学术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坚定承诺。随着聘书的正式递交,彭吉象教授将正式成为学院的重要智库和合作伙伴,携手推动传媒学院在教学改革、学术创新及专业发展道路上的持续进步。
彭吉象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为主题,为师生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向师生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精神的独特魅力。彭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师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彭教授的精彩演讲,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他们纷纷表示,彭教授的讲座不仅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讲座结束后,彭教授与传媒学院领导、各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副主任齐聚传媒学院会议室,就课程优化、专业特色发展以及学科建设等议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入且富有洞见的讨论。
AI助力艺术,但创新之魂在人
彭教授首先强调了AI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巨大潜力和价值,然而,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彭教授也提出了警示。他认为,虽然AI在图像处理、视频制作等方面表现出色,但它无法替代人类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为此,彭教授特别指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他强调,只有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AI时代保持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能力,成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
彭教授还提到,AI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逐渐扩展到影视等多个艺术领域。他鼓励师生们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积极探索如何将AI技术应用于具体学科的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创作水平。AI技术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一变化,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专业建设前瞻,引领人才培养革新
在专业建设方面,彭教授对传媒学院新增设的传媒相关专业提出了宝贵建议,他特别关注了电影制片管理和明星经济等前瞻性方向,新开设的专业应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规划。
此外,彭教授还给出了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建议。在讨论摄影专业时,彭教授指出虽然AI技术为传媒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人类的创造力和艺术感知仍是无法替代的。因此,传媒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既要注重技术培养,也要强调艺术修养和哲学思考。同时,他建议学院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相关课程,推动跨领域合作与创新,以推动这些专业的差异化持续发展。此外,彭教授对艺术类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强调科技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共生,呼吁在课程中平衡文化教育与实践技能培养。在课程设计中,通过灵活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次讲座及研讨会的圆满落幕,不仅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的师生们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更为学校传媒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据介绍,在未来的日子里,传媒学院将积极拥抱科技变革,同时坚守人文精神,努力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传媒类应用型人才,绘制出传媒教育的未来蓝图与美好画卷。传媒学院将不断探索教育革新之路,为传媒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通讯员:尧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