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学校训解读: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①。直②其正也,方其义也,内外相应,言行相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③,不以利诱,不以名牵,不违心逆志,不苟且流俗,此之谓方正也。学者以求知求真为归趣④,涵泳⑤乎问学之际,穷韫奥而致良知⑥,焚膏继晷⑦,兀兀穷年,博学慎思,明辨笃行⑧,此之谓勤慎也。
【注释】
①语出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
②古语中“直”指正直、公正的意思,语出《周易·文言》。指君子调直内心,品性纯正。直是内在,方是外在。方指外在,义,即责任。正直,端方,胸襟阔大,为人方正。
③语出《周易·文言》。中国古代圣贤,特别是唐宋以来的圣贤之士,大都将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居敬、慎独作为修身之道。对自己的内在道德,仁义礼智信﹑忠恕廉耻等,就要居敬,不能放肆或懈怠;对自己的内在修养不能放松警惕,即“敬以直内”。同时,还要“义以方外”,要勇于承担和完成社会的责任,勇于承担和完成自己作为被领导者的种种责任。
④归趣:指归;意向。语出晋·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则传直言其归趣而已。”
⑤涵泳:浸润;沉浸;深入领会。“涵泳”是古人和今人都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晋·左思《吴都赋》中就已有“涵泳乎其中”的应用。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则把“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
⑥致良知:《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⑦语出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焚膏继晷”是点亮油灯代替日光来照明,形容连夜苦读。“兀兀穷年”是 整年用心劳苦的意思。
⑧《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的是为学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为第三阶段,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明辩”为第四阶段。学问越辩越明,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