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上海电力大学产教融合类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4-01-04 08:22:00 来源:未来网

  产教融合如何真正实现融合融通?校企合作如何真正实现落地落实?产教融合“校热企冷”如何破局?由上海电力大学唐忠教授主持完成的,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项目——《面向能源革命,能源电力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双赢模式创新与实践》会给您带来想要的答案。

  

  该项目主要针对产教融合领域中,校企合作理念、平台、路径、机制等的缺失问题,以及就如何破解产教融合“校热企冷”难题和如何形成稳定持久的产教融合机制路径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与实践。它从建设产教融合实体平台、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内涵、创新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三方面入手,为协同校企双赢提供核心载体,为行业变革提供强力支撑,为长效合作提供全面保障,有效解决了研究生教育产生行业特质育人不够、工程资源育人不足、科技创新育人不实等教学问题。

  据了解,该项目首创了“1+1+N”的创新模式来推进产教融合的实体化运行,即采用“1到N”“N到1”“站-平台-基地”的梯次布局,依托建设实体化工作站、组建“1+1+N”融合平台、构建长三角产教基地等方式,做实企业育人主体地位,实现校企双主体人才共育;解决企业创新需求,实现成果共享。在具体的产教融合路径上,采用“双三四五”模式,即“双参与、三交互、四联合、五延伸”来提升人才培养实效化。具体通过企业全程参与研究生教育、高校全方面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交互、协同育人与联合创新交互、利益驱动与需求导向交互;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建设导师团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联合推广成果应用;校园思政延伸至企业思政,课程教学延伸至企业案例,校内学习延伸至企业实训,导师指导延伸至工程师示范,实验室延伸至工程平台等方式或路径,确保培养具有行业特质、符合行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它同时创新性运用“共生共享”机制,来实现校企利益一体化。通过产教融合基地、学科平台、研究生创新学院、国家科技园的“四轴”联动,共同融合“学科-课程-人才-平台-机制”全要素功能模块,为校企利益共生共享提供长效机制保障。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在赋能人才培养、服务能源革命等方面初显成效。如国家电网等重大企业已向学校人才培养开放国家级、省部级平台超30个,校企合作新建新能源电力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平台3个,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6个。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100%合格,就业率近100%,稳居上海第一。通过“人才输送+创新引领”的方式,为行业培养研究生7000余人;联合开展企业攻关项目3100多项,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动行业技术转型升级,如和上海电网联合开展城市电网电灾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建成全国首个并网型户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知名企业签订27个战略合作协议、37个研究生工作站,牵头成立“一带一路”电力产学研联盟和“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发改委智能微电网国家级示范工程在学校成功建设运行,推动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成功架构产教融合双赢样板,成果被40余所高校借鉴应用,获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200余次。

  参与该项目的人员还有汤乃云、朱瑞、陈凌、王路、何健、顾晋、钱莹、陈静、朱阳、王化更、魏为、于会群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扬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联合完成单位给予项目大量支持。(通讯员:樊丽达)

作者: 编辑:高富灿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