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 多元协同育人 扎实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2024-11-20 09:09:20 来源:未来网

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设有自动化(含菁英班、卓越班)、测控技术与仪器、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学院围绕学科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稳步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新专业建设

为适应我国核电积极有序发展和能源电力行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学院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原则,于2018年增设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目录外新专业,2020年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新专业,并积极开展两个新专业的建设工作,顺利完成新专业检查和学位授予申请。同时,学院聚焦能源战略转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一流本科和新工科建设要求,控制学科快速发展以及“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大量应用的特点,积极推进原有专业转型发展和内涵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修订2022级培养方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自动化专业先后通过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检查,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两个专业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教学团队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课程群、团队一体化建设,按照主干课程群和教学团队构建基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外引内育,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技能培养和培训工作,大力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素质培养,同时定期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行业专家和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驱的师资队伍。

近五年,学院有7位教师参加双师培训,4位教师参加产学研践习,5位教师入选校级工程实践名师培养计划,2位教师获二级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3位教师获企事业单位内部校准人员岗位培训证书,4位教师获低压电工作业证书,3位教师获西门子S7-1200培训教师资格证书,2位教师具有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职业培训证书。“先进测试与计量技术校企合作教学团队”获批2023年校级产教融合优秀团队,团队负责人获2024年第四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组二等奖。

构建“校企协同”的工程实践培养机制,形成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学院紧跟“智能+”时代下学科和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围绕智能发电前沿技术,建立融合“智能+”新技术的课程体系,同时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协同的工程实践培养机制,完善和优化”工程实践+学科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的多元化协同育人模式,强化学生在能源电力领域中的岗位技能训练,实施“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双证融通。《“智能+”能源电力特色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荣获2022年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热工计量实训中心成为学生热工计量能力培训和考证的基地,近三年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站方向超95%的毕业生获得计量专业岗位人员能力资格证书。智能工厂自动化系统实验室成为学生考取PLC技能证书的培训和考证基地,自动化电站方向近三年超95%的毕业生获得S7-1200 PLC技能证书。为进一步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无缝连接,学院推进“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全贯通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近五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工业智能挑战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获国家级奖项85项、省部级奖项55项,并成功承办“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东一赛区、“象新力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决赛等重要学科竞赛。毕业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给用人单位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

统筹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推进AI赋能教学建设

学院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应用和创新并重”的教育教学育人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融合课堂教学思政、实践教学思政、课外教学思政的三位一体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充分挖掘能源电力领域中特色文化养分,将“能源情怀”融入育人全过程,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引领学生把个人发展与国家能源电力事业紧密相连,强化“电力人”的使命担当。目前已实现课程思政进教学大纲全覆盖,16门课程开展了校级课程思政试点建设,《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虚拟仪器》《计算机硬件技术》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获批上海市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院以一流课程建设理念统筹开展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能源电力特色课程建设。近五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5门,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10门,上海高校国际学术授课示范性课程1门,校级双碳类课程建设2门。学院鼓励教师积极探索AI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力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教材建设。目前已有3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5门课程上线智慧树平台,另有4门课程正在开展知识图谱建设。近五年出版教材7本,拟出版数字化教材1本,2本教材获2020年度电力行业精品教材奖,3本教材获2023年度校级优秀教材奖。

加强新型实验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推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围绕国家“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立足和强化发电特色,紧跟智能发电技术发展,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建了智能机器人、智能工厂自动化系统、燃煤机组智能运行控制系统、智慧电站AI及大数据分析等实验室或实验平台,并加强火电、核电等智能化发电过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构建了高校一流“虚实结合”、“线上+线下混合”的虚拟仿真-全数字仿真-半实物仿真智能发电实验教学平台,将电厂“搬”进实验室,涵盖火电、核电、新能源等多种发电方式。与上海自仪、上海新华、上海外高桥电厂、华电江苏句容电厂、浙能台州电厂、安徽铜陵电厂等20多家企业签订生产实习基地协议,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通过校内外相辅相成的实践环境一起构成四层次仿真教学模式,即学校仿真学习、企业仿真学习、现场模拟训练与现场实操相结合,解决了发电过程复杂、抽象、难懂及现场实习能看不能懂的难点。以学院各专业实验室为核心的“智能发电”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19年立项建设,并于2024年11月获批三星级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完善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持续优化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基于学校已有制度和管理规定,进一步制定了严格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些制度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各类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并有力推进了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的落实。学院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学生和专任教师为主体的多方面、多层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三层闭环反馈机制,对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理论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各教学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持续改进机制,为促进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和培养目标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讯员:樊丽达)

作者: 编辑:未来网新闻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