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山西大学三立学院(三立书院)2025年首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20位国家物理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首届学生圆满完成本科学业,交出了拔尖基地人才培养的首份答卷。
学校校长、三立学院(三立书院)院长黄桂田回顾了三立学院自2021年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以来的建设历程,与同学们在山西大学以及三立学院一起学习工作的美好时光,向首届毕业生同学们致以诚挚的祝福,表示三立学院为全校拔尖人才培养树立了标杆,首届毕业生的成绩也向全校师生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寄语同学们要继续做心怀家国、有情怀的奋斗者,做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追梦人,做脚踏实地、步履坚实的实干家。
2021年,学校物理学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成为山西省首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同年8月,三立学院(三立书院)成立,并于当年9月面向全校开展新生选拔,迎来首批拔尖学子。
四年来,作为山西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田,拔尖基地始终锚定“以培养未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力量”的拔尖计划2.0目标要求,秉持“爱国、攀登、奉献”精神,坚持以优势学科支撑一流人才培养,以“更创新的环境、更自主的学习、更多元的视野”满足拔尖学生个性化成长,构建起“三全六新”有组织育人模式。2024年11月,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了三立学院(三立书院),充分肯定了山西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并将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工作案例《探索全成长培养体系 大力推进地方高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示范案例报送教育部。专家组认为,该案例为综合性地方高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提供了“山西大学范式”。
在培养过程中,学院注重在本科阶段培育学生的科研韧性,筑牢学术根基。经过五年建设,拔尖基地已形成“三个一批”高水平师资引育体系,选聘了多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顶尖学府教学名师、校内造诣深厚的教师、海外学者进行授课、讲座与座谈指导,营造“转身遇大师”的育人氛围。建设了“夯实基础、拓展前沿、专博结合”为特征的课程体系,以富有挑战度的数理荣誉课程和高标准的科研实践项目为核心,激发学生潜能。开展丰富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展了英国剑桥大学及卡文迪许实验室、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及普朗克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两弹城”、合肥科学岛“人造太阳”、国内顶尖学府物理学国际暑期学校等研学项目,进一步拓展学子视野。
在四年一贯制培养中强调以优势学科支撑一流人才培养。依托山西大学物理学科,拔尖基地打造“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双激发、“学术志向+学术能力”双养成的“科学家苗种”培养体系,实行四年一贯制的全体系科学研究训练和专项资助计划,突出以学术成果和科研水平为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和选培机制。首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做到“三个一百”,即“100%进实验室进课题组、100%立项科学研究项目、100%接受全周期科研训练”,切实增强学生综合科研能力。截至2025年6月,10人次毕业生发表SCI科研论文5篇,其中一作论文3篇,实用性专利授权1项,30人次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教育部“提问与猜想”、中国大学生科研英语演讲比赛等国家级、省部级竞赛20余项。
首届毕业生100%选择继续升学深造,实现“学术志向”与“培养目标”的高度契合。4人获国(境)外高校录取邀请,如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日内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16人将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物理学一流学科高校,及合肥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顶尖科研院所,其中4人留任山西大学“光量子技术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攻读学位,成为母校科研平台的新生力量。
据介绍,山西大学国家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将以首届毕业生为新起点,持续优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山西大学“双一流”建设、国家基础学科发展输送更多创新血液,真正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力量。(通讯员:耿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