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工新闻 > 正文

武汉理工大学巾帼英雄逆行而上 用医者仁心诠释医者之大

2020-03-10 17:06:06 来源:未来网

  未来网高校频道3月10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彭自力 朱桂文 吴婷婷 陈舒)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惊蛰之后,荆楚大地显露出朦胧的春色,一个美丽节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悄然而至。不同于以往热闹温馨的模样,3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医院的15名巾帼英雄正在隔离点和方舱医院紧张忙碌,26名医护女同胞正坚守在校医院岗位上。今天的她们是这四十余天校医院150余名抗疫一线白衣战士的缩影。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她(他)们逆行而上,用医者仁心诠释医者之大。

  防疫前沿,全力救助患者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肆虐,城市不再喧闹、乡村陷入静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校医院的白衣天使闻令而动,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校外定点收治医院、方舱医院、医学隔离点和疾控中心,校内预检分诊、发热诊室……处处都有白衣战士逆行的身影。24小时急诊电话咨询、“四类人员”摸排随访、居家治疗隔离与消杀指导、慢性病接诊取药……时时刻刻牵挂着校医务工作者的心。

  学校先后选派40余名医护人员到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医学隔离点和疾控中心开展疾病治疗、康复观察和疑似病人排查工作,先后承担8处医学隔离点400余人的隔离治疗与医学观察任务。

  共产党员李璇医生2月3日晨突然接到外派通知,她二话不说,即刻赶到武汉紫荆医院重病区参加战斗。夜班中,体格健壮并无基础疾病的一名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嘴唇紫绀,呼吸频率达危重症水平。李璇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查血氧饱和度仅55%。当即激素静滴冲击,不久患者情况较前好转,血氧饱和度达70%。继予多索茶碱静滴,随后每半小时去病房观察一次患者情况,每一小时给患者测一次血氧饱和度。凌晨四点,李璇又发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降到了47%。紧张思考、权衡利弊后李璇再次加大剂量予以激素冲击治疗,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终于回到75%左右,症状得到缓解。此时窗外天亮,李璇一晚都没合眼。

  这天又轮到李璇医生夜班。五楼新冠四区56岁危重症患者拟紧急安排转武汉肺科医院抢救,行前需再次到一楼做CT检查。此时患者呼吸十分困难,离开氧气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不巧护士站氧气袋用完。李璇立刻挨个病房去向其他患者求助,最后在一个轻症患者处借到了自备的氧气袋,立即为患者输上氧气,紧急协助家属将患者搬到CT室检查。患者几次说自己不行了,李璇就一直鼓励其不要紧张,一定坚持住。直到患者上了急救车,她才发现自己已浑身汗透。

  预备党员黄寅医生2月9日主动请战进入洪山区疑似病人隔离点,发现患者张女士来隔离点后体温一直在38℃波动,吃不下睡不着,便主动与其沟通。原来患者一家人都在不同地点隔离,她先发病随后父母发病,她感到很内疚。黄寅告诉她可以把心里话说给黄医生听,终于,患者放声大哭,倾诉了全部心结。黄寅随即鼓励她保持愉快心情,多喝水、吃东西,好好休息以提高免疫力,答应她如果心情不好可随时找黄医生倾诉。第二天,患者说她彻底释放了,食欲好多了,体温降到了38℃以下。患者离开隔离点时特别感谢黄寅等医护人员的帮助。

  万云护士也是在防疫最紧张的日子加入到定点医院的战斗。紧急划拨的病房很多设施还没到位病人就已经来了,工作纷繁复杂。万云和一位护士负责40多个病人的护理、治疗和生活,成天脚不沾地。护目镜雾气太重看不清血管和针头,她不得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贴近患者进行注射穿刺。一天中午,万云突然发现一位患者血氧降到71%,张口喘气,口唇紫绀,人也非常焦虑,便立即给患者面罩吸氧,扶他半坐卧位,在通知医生抢救的同时,俯身安抚他的情绪,鼓励配合医生抢救。经过医护一番紧张抢救,患者血氧回到89%,后又升到93%,大家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万云轻轻走近患者安慰说,您很棒,您一定要加油,相信自己,相信我们!患者重重地点头。

  共产党员肖建英护士自告奋勇进入医学隔离点。为了鼓励患者战胜病毒尽早康复,查房时她会主动嘘寒问暖,微信群里也经常鼓励患者增强信心。60多岁的汤阿姨本应转医院就诊却因暂无床位未果,十分焦虑。老人不会用微信,医疗组电话又常常占线,肖护士就将自己的手机告知她,并安抚她在隔离点安心治疗。老人一天十几次电话肖护士都耐心接待,慢慢地老人缓解了紧张,也觉得自己能战胜疾病,经过医患不懈努力,症状大大缓解。

  守护校园,细心服务师生健康 

  理工大校园和社区有3万余名师生居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60岁以上老人,不少人有基础性疾病。在防护物资和人员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校医院接门诊9500余例,其中发热咳嗽401例,发现并最后确诊新冠肺炎29例。3部急诊电话24小时为师生和居民提供医疗咨询1200余人次,家庭医生团队服务高知和特殊人群400余人次,千方百计采购指南推荐的一线药品给每位发热病人服用,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或逐渐康复。

  大疫当前,作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的蔡轶伦医生和聂琼芳医生首先安排自己上发热诊室值班,有同事生病或请假缺人时亲自顶上。防护服紧缺,室外寒气逼人,大个子蔡轶伦穿上旧手术服直面患者,还打开诊室通风尽量避免交叉感染,他认真了解患者病情和流行病学史,细致安排检查。遇到留学生来看病,他更加耐心细致,第一时间排查疑似患者并推荐转诊。

  聂琼芳医生对新冠肺炎保持高度审慎。有一次,心血管病患者刘女士不烧、不咳,因慢病和乏力找聂琼芳开药。聂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及症状后,结合新冠肺炎治疗指南,认为不能排除新冠肺炎,强烈要求患者拍片查血。患者胸片阴影已显示肺炎,血常规指标也符合新冠肺炎特征,聂医生当即要求患者及家人去定点医院做CT和核酸检查,最后患者及家人都确诊新冠肺炎被收治。患者王老师自诉偏头痛,找聂医生要求打针消炎,还一再强调此前也是这样处理的,情绪十分激动。聂医生耐心听取患者自诉,仔细了解发病过程,贴心地劝患者去定点医院进一步排查,结果确诊为新冠肺炎。

  放射科徐声雷医生年近六旬,已携家人在外度寒假的他闻知疫情便星夜返汉,元月22日开始独自坚守岗位,除夕和初一都在医院度过,在难得的休息日只要有任务也随叫随到。他严谨细致地给患者拍片并仔细分析,当场出具检查报告。检验科主任共产党员陈筠、覃启兵克服条件局限、冒着被感染危险,随时检验病人血常规、尿常规与生化指标。累计拍片查血595例,排查出各类肺炎50人。

  共产党员潘冬香老护士长主动第一个上发热诊室分诊,包括除夕和初一的三天都是她值班。她用心学习诊疗指南、积累接诊经验,细心鼓励指导年轻护士,亲自背上重重的喷雾器在医院进行消杀,动员家人捐赠2批生活物资满足医护人员昼夜值班需要。

  为阻断病毒传播,市政府做出了封闭小区的决定。这种情况下,理工大社区不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遇到了取药难的问题。收费员王华力、华瑜主动对接志愿者代慢病者取药,志愿者将小区统计信息和校园卡送来,她们就帮患者挂号、找医生开方,到自助机或系统上缴费,到药房取药。为防出错,她们将同一门栋职工的病历、校园卡顺序摆放,依次办理,再将药品与发票逐一装袋,袋外标明信息。遇到校园卡费用不够,她们就先行垫付再找志愿者结算。累计办理购药200余笔,无一差错。

  公卫行动,全面助力阻断疫情

  疫情期间,校医院公卫人员积极开展了“四类人员”信息收集上报、送医送药上门、隔离消毒指导、医疗转诊咨询等工作。先后电话随访3900余人次、上门随访100余人次,努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

  党支部书记、公卫科科长向瑶、公卫科主任刘雷、女医生秦超萍等紧密追踪“四类人员”信息,每天与区疾控中心数据对接。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冒着被感染风险去患者家随访,送口罩、手套、体温计、消毒液、对症药、宣传页等8种物资,现场了解患者病情,指导饮食用药,交代室内消毒,叮嘱患者和家人严格防护,并留下医院电话嘱咐有需要可随时咨询。遇到无家人陪护的老人,他们尽量凑近患者沟通,尽力帮老人解决困难。疫情之中的患者及密切接触者都有很大心理压力,有时不接电话,有时不配合随访。面对患者的恐惧心理、怨言及一些特殊的要求,公卫人员一一耐心解释安抚。遇到疑似人员不配合核酸检查,他们便耐心劝导,反复上门讲解政策依据,最终说服相关人员配合后续治疗,闷热的防护服下,公卫人员往往不一会就大汗淋漓。

  在疫情数据信息处理的岗位上,向瑶想尽办法追踪每一位对象,克服有时信息共享不够及时以及与校内二级单位信息对接、与医院就医数据库比对等困难,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他说,不能在我们手上漏掉一个数据和一个病人,决不能给防疫拖后腿。

  “医院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干部党员带头战斗在防疫一线,体现了人民情怀和对师生的担当,履行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医院工作起步早、动作快、作风实,为维护师生健康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全体同志继续努力,坚持科学防疫、做好自身防护,坚决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疫情期间,校党委书记信思金多次看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指出,“你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坚定逆行,是新时代的白衣天使,是最美的人。”

  冬已去,春已归,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向好。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与安全的道路上,白衣战士慎终如始,这份力量,是奋斗、是奉献、是坚强、是温暖与希望!

作者: 编辑:彭茹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