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电新闻 > 正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张新亮寄语2024级新生:践行校训精神,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

2024-09-06 17:55:20 来源:未来网

  9月6日上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2024级学生开学典礼。11666名2024级新生满怀憧憬,由此开启逐梦扬帆的崭新航程。

  

  学校校长张新亮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2024级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并发表了题为“践行校训精神,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的讲话。以下为讲话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4级学生开学典礼,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又一批新西电人。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2024级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陪伴你们成长、悉心培育你们的家长和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过几天就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也提前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希望同学们都能给你们的老师送去节日的问候!

  同学们,你们成长于祖国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之际,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让你们更加自信自强。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国防安全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刚健有为,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出色答卷。一个月前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年轻健将们不负使命取得优异成绩,展示中国体育硬核实力的同时,也彰显了别具魅力的中国“软实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同学们,“05”“00”后的你们,生逢其时,躬逢其盛,但也要深刻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科技创新已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是决定大国兴衰的主要力量,而我们在原始创新能力提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顶尖科技人才储备上,还有一段充满挑战的路要走。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90年前,作为西电前身的红军通信学校跟随中央红军从瑞金启程,踏上万里征途,开创了“长征路上办学”的光辉典范,让红军无线电事业星火传扬,通校师生不畏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之精神,立起了长征史册中的一座丰碑。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今天,来到西电,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你们已经完成了重要的“人生转场”,也将责无旁贷地扛起属于你们的时代重任。

  面对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一代西电青年何为?我想围绕“厚德、求真、砺学、笃行”——这一在西电光荣悠久、功勋卓著办学历史上凝练形成的校训,与大家分享几点建议,希望对你们开启大学生活新篇章,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有所帮助。

  第一,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要做到“厚德”,爱国奉献,弘毅为志。成人成才,立德为先;厚德之本,爱国为要。从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盛赞的“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到新中国成立后打破西方技术封锁的西军电,再到当前享誉全国、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西电现象”,93年校史每一页都记录着西电与国家同向同行的铿锵步伐。带领学校教师团队光荣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段宝岩院士,是我国电子机械学科第一位院士,他在“中国天眼”总体论证中提出的光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方案,开创了大跨度柔索用于馈源高精度动态定位的先河;他主持的世界全链路全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研制,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源自他在青年时期作出的人生选择。在结束英国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时,面对国外优渥的待遇,他却毅然选择回国,回到母校践行自己的科技报国志。躬耕教学科研一线45年的段宝岩院士,在最受西电学生欢迎的“导学金课”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爱国是做不好科研的”。这样的赤子之心既体现在我党我军通信事业开山鼻祖、首任校长王诤,我国雷达裁判长保铮院士和剑指苍穹的包为民、杨孟飞、杨宏、张荣桥院士等西电大先生和总师校友身上,也体现在近年来选择就业于国家战略导向单位和行业领军企业的广大西电毕业学子身上。同学们,希望大家赓续红色血脉,锤炼高尚品德,立志服务“国之大者”,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

  第二,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要做到“求真”,致知穷理,追求卓越。求真,即以务实的态度追求、探究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一直以来,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芯片制造等核心技术研发上,在航母、探月、探火等国家重大工程上,在觅音、逐日等重大项目上,都饱含着西电人“求真”的热情与执着。求真,意味着锲而不舍,攀登高峰。两个多月前,学校马晓华教授牵头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系统性突破了氮化镓射频功率放大器核心技术,支撑了我国在5G移动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校郝跃院士带领包含数十名西电教师和150多名硕博研究生在内的宽禁带半导体团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棒棒接力,为攻克“卡脖子”技术、打破国际封锁,数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以求。求真,也意味着不惧艰辛,向苦而行。回顾学校郑晓静院士曾走过的科研路,这位“逆行者”总是向苦而行、向难而进——年轻时即逆“孔雀东南飞”之势,从鱼米之乡来到大西北,只为解决非线性板壳力学中的一个科学问题;从固体力学到磁-电-热多场结构力学,再到风沙环境力学,逆蔽日沙尘暴之风,从事荒漠扩展预测和防治研究,只为“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家国担当。那些过程波折、条件恶劣的科研之“苦”,对她而言却都甘之如饴。同学们,希望大家秉持科学精神,在学业学术之路上认真甚至较真,拿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和“甘坐冷板凳”的决心,不畏艰辛、迎难而上,争当实现“从0到1”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开拓者、领跑者。

  第三,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要做到“砺学”,为学以勤,厚积薄发。一要砥砺求知,夯实基础。学风严谨、作风扎实是西电的传统,北校区“石凳上的自习室”和夜晚停电时老大楼、西大楼、东大楼的烛火通明曾是一代代西电人的集体记忆,也是“学在西电”的生动注脚。78级校友、“纳米发电机之父”王中林院士去年返校时就感慨道:在西电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对自己后来的科研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学们传承优良学风,学好难度大、要求高的数理和基础课程,积累“尺寸之功”,为学业大厦打牢坚实地基。二要适应时代,升级方式。为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学校更加注重对科学精神、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加关注同学们“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的递进成长,对教学实施了系列改革。希望同学们主动适应大学阶段学习场景和目标的变化,掌握更具主动性的探究式学习、与师长朋辈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善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利用好学校智课平台等各类学习资源,不断为自己赋能。三要拓展宽度,交叉融合。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推动科技创新新支点的背景下,希望同学们除了做到“术业有专攻”,还要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知识,积极拓宽学科视野、打破专业壁垒,在交叉融合、兼容并蓄中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要做到“笃行”,奋楫争先,行稳致远。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新时代大学生更要做到知行合一,笃行不辍。一方面,要在“无字之书”中增长才干,练就解决复杂问题的“真本领”。来到西电,你们会发现,许多优秀学长都活跃在“星火杯”“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种科技创新赛场,挥汗于各类科研项目、志愿服务、企业实习、重大工程现场,在实干中增益己所不能。就在几天前,学校电子工程学院本科学子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赛中,从187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捧得最高奖TI杯;两周前,学校集成电路学部研究生学子连续第七届斩获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最高奖——创“芯”之星。希望同学们以优秀学长为榜样,读好“无字之书”,在躬身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真实场景中超乎课本、课堂的复杂问题,灵活运用所学,增强系统思维,锻炼提升自己解决“真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拼搏担当中磨砺意志,练就处变不惊的“大心脏”。青春之舟要想行得稳、行得远,毅力、韧劲必不可少。巴黎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将的“破圈式”突破不断涌现,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气度,不管是潘展乐遇强更强、毫不内耗的自信坦然;郑钦文“还可以为国再打3个小时”的豪情霸气;全红婵克服207C难度动作、超越自我的顽强毅力;樊振东逆境求胜、绝处逢生的临危不乱;还是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国家队在集体项目中的团结协作,都是青年奋斗路上行稳致远的制胜法宝。同学们,希望你们汲取我国奥运健将的精神力量,不论遇到何种压力、困难、曲折,都能以一颗“大心脏”泰然应对,以拼搏为桨、坚韧为帆,勇往直前,收获“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辽阔天地。

  惟梦想以光韶华,惟奋斗以行前路。各位同学,新时代青年长征路上的号角已经吹响,愿你们牢记“厚德、求真、砺学、笃行”校训,在征途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向前奔跑,奔向更好的自己,奔向更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作者: 编辑:耿玥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