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指引下,陕西省启动了“1+3+4”通识课程改革项目,核心目标是全面提升省内大学生核心素养与未来竞争力。《人工智能导论》作为该改革项目的关键课程,承担着为非人工智能专业学生普及AI基础知识、培育智能时代核心思维的重要使命。受陕西省教育厅委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开展《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改革建设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此项任务,立足全省高校教学需求,从课程体系重构、优质教学资源整合、骨干师资队伍培育等多维度系统谋划,全力支撑该课程的全面覆盖与质量优化。经过多轮打磨,现已构建起全覆盖、强实践、跨学科、促创新的《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体系,为省内外高校AI通识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西电方案”。
课程开设:全覆盖+规模化
《人工智能导论》作为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的通识核心课,在大一学年开设。学校已于2024年秋季完成首轮授课,已组建40余人的优质教师团队,实现全校非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全面覆盖,真正做到“人人学 AI、人人懂 AI”,助力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系统性提升。

教材建设:院士领衔打造标杆教材
课程配套新形态教材《人工智能通识教程》。该教材由焦李成院士、课程负责人陈璞花副教授携课程组多位老师共同编写,于2025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教材紧密贴合通识课程授课需求,内容覆盖全面、浅显易懂,既保证了人工智能核心知识的专业性,又兼顾了非专业学生的接受度,为通识课程教学提供了权威、适配的内容支撑。教材还配套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课件、视频等,方便选用该教材的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线上资源:构建沉浸式学习生态
为延伸课堂教学边界,课程教学团队精心打造智慧课程《人工智能导论》,构建“理论+实验+案例+前沿”四维资源体系。系统化理论讲解视频结合丰富习题库,革新传统课后学习模式,让学生实现自主化、高效化夯实理论根基;配套线上实验资源,让学生能够轻松将理论转化为直观体验,并提升AI实践能力;覆盖 50 多个专业的交叉赋能案例库,开拓学生AI赋能视野,点燃跨学科创新的火花;AI 领域顶尖专家走入《图灵大讲堂》,深度解码领域前沿动态,以亲身科研历程传递纯粹科学家精神,为学生的未来科研之路点亮明灯、指引方向。
智慧教育平台还设多种AI工具,如课程知识图谱、能力图谱、课程专属智能体等,真正实现 “千人千策” 的个性化教学,既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又让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为AI通识课程的高效落地注入智慧动能。
未来方向:赋能智能时代人才培养
为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学校后续将从四大改革路径持续发力:一是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创新,不断优化教学全环节设计;二是深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融合,聚焦学生AI核心能力培育;三是建立竞赛与项目联动的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AI学习热情与探索动力;四是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通识教育新范式,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实际需求。
据介绍,未来,该校将以四大路径为抓手,持续推进课程建设、精进教学方法,全力打造优质AI通识教育标杆课程,助力学生成长为适应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贡献更多西电力量。
学校将始终秉持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向省内外高校共享《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的教学资源(含教材、线上资源、教学方案等),携手探索AI通识教育的创新路径,共同推动高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新一代复合型创新人才贡献力量!(通讯员:陈璞花 宣旸)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5711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