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组织青年学子在杭州市举行“聚焦乡村人才振兴,邂逅新农思维热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年的视角探寻新农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设身处地发掘乡村人文生态资源,实地调研乡村振兴新道路,感悟乡村发展新模式。
“柿”事如意,岁岁平安。横一村靠旅游带动当地产业,充分发挥了村中柿树优势,将柿子打包成了与横一村紧密相关的一块名牌。观光路线两旁林立着的柿树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是为了十月份横一村柿子铺路的奇景而酝酿。这片奇景由超过一千五百棵树龄过百的老柿树构成,而它们也同样构成了我国南方最大的古柿林。村中的向导向青年学子们介绍,每年到了柿子成熟的季节,这条观光线路将不再通车,取而代之的是一路的摊位和络绎不绝的旅客,那是横一村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村民们收入最好的时候:摊位上人来人往,农家乐座无虚席,民宿供不应求。横一村正是跳脱了以往单纯的通过柿子销售的收入模式,将柿子这一优势扩展到各类产业,使村庄的方方面面都跟着柿子一起开花结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被稻田包裹着的旅客接待中心,横一村村书记傅临产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向求知青年详尽地解读了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靠像你们这样年轻人的新思想来带动乡村的发展。”走在乡野田间,随处可见的新潮标识,咖啡旅店无一不在证明书记的观点。在旅途中,村庄过去的影子也依旧可见一斑:是那扛在肩上的锄头,又或是那从乡野间满载而归的笑脸。从过去的默默无闻向今日的远大前程,想必一路走来面临的必然不会是什么轻担闲道,但村子通过引进人才,在新青年,新思想的带领下,在短时间内便将村民的收入翻了十倍。也正如书记所言,想要解决乡村振兴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就离不开能够跳出老路的新观念。
茶香清苦,艺技悠远。长埭村的漫山茶园已经为来者指明了村中振兴的前路,而在采访长埭村书记郑青时,学子们才了解到茶园产业并不是村中的唯一出路。长埭村在注重茶叶品质销量的同时,也不忘将茶叶与艺术融合,催生出的衍生产业如炒茶大赛,艺术展览等都为村里带来了不菲的收入。漫步村中古道,茶艺牌坊上的每一道开裂的纹理都是来自过往的考验,一代代村民曾经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传承着这份悠远的古艺,而在面对来自新世纪的考验时,书记带领着人们大胆创新,融古于新,在重新焕发村庄活力的同时将村中的茶艺文化传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见证古老村落在新思想引导下的华丽蜕变。
“我们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郑书记坦言道,“‘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这不仅是对人才作用的肯定,更是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路径的指向。”长埭村在时代的考验下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利用了新的思想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新发展道路。而这份智慧也会在长埭村世代的相传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黄公望村作为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和实景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以画卷为媒,用山水传情”的理念,黄公望村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景村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了公望文化、文旅、文创等特色品牌为引领的未来乡村示范。在采访中,黄公望村党务工作者颜玲芳提到:“乡村振兴和发展关键在于能留住人才。”她指出,乡村的发展需要围绕地、钱和农三个要素展开,同时要不断提高村领导班子的综合素养,并提出了乡村CEO的新概念。
黄公望村以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为主,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还推动了黄公望村的经济发展,增加了集体收入。通过美化村庄环境,修缮古建筑,建设生态旅游线路,营造宜居宜游的村庄环境,村中两旁的建筑独具特色,充满艺术氛围,让游客流连忘返。黄公望村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还曾是著名画家的隐居地,更使得黄公望村拥有独特的优势,利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文化影响力,打造旅游景点,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黄公望村会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努力吸引青年人才,加强领导班子的综合素养,走在乡村发展的潮头。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深入调研了横一村、长埭村和黄公望村,切身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和新思想的引入。每个村庄在发展过程中展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路径,为未来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们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挑战,同时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机遇。学子们认识到,乡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支持,还需要政策引导和人才培养。未来,青年人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的全面振兴贡献力量。这次调研之旅不仅是一次学习和观察的机会,更激发了青年一代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和使命感,他们将携手共进,为实现美丽乡村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讯员:金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