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思政 > 正文

山西大学: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

2022-11-10 08:57:47 来源:未来网

  五年来,山西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完善体系+综合改革 打造亮点

  学校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

  用“1+7”工作体系打开思政新局面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条主线,实施216条举措,全力构建由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等七个子体系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五年来,学校以培根铸魂为核心,通过主题党日、微党课、第二课堂等形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起理论武装体系。学校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育人作用,不断丰富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构建起学科教学体系。学校以日常教育为抓手,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时代新人话初心”等实践育人活动,打造“祝福祖国”百花奖文艺汇演、“一院一品”等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君宇网、易班等大学生网络阵地建设,举办“心之光”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活动,每年进行学生心理普查,构建起日常教育体系。学校以管理服务为支撑,设立机关党员先锋岗、启用东山校区师生服务中心、对坞城校区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工会、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建设,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构建起管理服务育人体系。学校以安全稳定为保障,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构建起安全稳定体系。学校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夯实人才基础,构建起队伍体系。学校以评估督导为依托,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工作台账,明确了牵头单位,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构建起评估督导体系。

  2021年6月,山西大学与太原市委宣传部联合创建“最美时代新人”培育实践基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全国“时代新人说”演讲比赛银奖获得者、“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高思恩的典型事迹,成立山西大学思恩工作室,打造辅导员与学生双向成长的特色思政工作品牌。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持续开展“讲时代故事、领时代新风、发时代先声、做时代新人”系列主题活动,举办思政云课堂、青春嗨跑、青春嗨歌、校庆环校健步走、国庆晚会、消夏晚会等学生活动。校园疫情期间,还通过制作视频、音频,将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的精神传递到学生心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时代新人”精神的真谛。

  

  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催生思政新动能

  学校以新思政观引领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把“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各领域,积极整合各方育人资源,在全校推进实施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工程,遴选10个学院试点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使思政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五年来,得益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校思政工作呈现出许多新亮点。“立心铸魂 励志成才 励行奉献”基于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实践育人体系、“砺心、励志、力行”的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先后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晋剧传承基地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培育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经济与管理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入选山西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示范点和理论宣讲示范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示范中心。

  2022年11月9日,“学生在招新现场跳山西民间舞”的话题登上抖音热榜,当日播放量突破400万。视频中,音乐学院2021级的伊佳琪等几名同学在社团招新现场表演山西晋北踢股子秧歌——《大红公鸡毛腿腿》。“这跳的不是舞,是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这才是治本之道啊”这样的评论比比皆是,广大网友纷纷点赞。

  “前几天,学校的‘晋剧鉴赏选修课’刚刚登上各大平台热搜,今天,社团迎新活动又登热搜,网友们的赞叹、羡慕让我觉得十分骄傲。别人家的社团,我们也有!能在山大学习生活,我感到非常幸福。”现场学生高兴地说道。而这次小小地“走红”也让表演舞蹈的伊佳琪同学激动不已,她说道:“想不到我们的民间舞蹈能在网上走红,开心之余,更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学校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作为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抓手,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重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努力提升育人实效。

  打造思政“金课” 让学生爱上“真理的味道”

  学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创办“文瀛思政大课堂”,聘请25名哲学社会科学的知名教授兼任思政课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结合主讲专家的学术专长,讲授专题课程。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以专题报告、现场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研修活动,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30余所兄弟院校共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围绕“融什么”“往哪融”“怎么融”,积极探索问题引导式、案例解析式、课题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由传统模式向师生互动、全员参与转变,努力提升学生的“到课率”“点头率”“抬头率”。学校“思政引领晋步”集体备课行动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任务。

  “在思政课上,老师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引发了大家的思考。”美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郑慧琳回忆道,“老师用一个问题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随后,他结合我们国家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的成就,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把课堂教学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组织学生开展讲党史、拍摄微电影、实践作品展示等各种主题活动。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全校各学院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特长,积极创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创意十足、情真意切的“我的马克思主义情怀”作品。

  学校还把思政课程教学成果延伸到校外,牵头开展太原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太原市共建“马克思书房”,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给中小学生讲思政课,取得了良好效果。鲍善冰教授被评为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元素 于无声处讲思政

  帽翅功、挥水袖、耍花枪、唱选段……近日,山西大学晋剧鉴赏课“火”出圈了。

  

  与晋剧演员近距离接触、学习,在课堂中切身体验晋剧的动作、服饰、唱腔,这种“沉浸式”的晋剧鉴赏课在学校受到了一大批学生的欢迎。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文科生到理科生,不同学历、学术方向的学生在每周二晚都将授课教室填得满满当当。在这场“沉浸式”授课中,晋剧走到青年学子身边,与他们互动,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心去聆听穿越时空的声音。

  搞好思政教育,决不能只有思政课唱“独角戏”,必须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奏响育人“合奏曲”。学校在强化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把思政之“盐”撒向教育细微之处,让课程思政“如盐入味”。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育人优势,注重优秀文化传承与科学精神培养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自然科学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智慧,折射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环境科学研究所董川将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把科学观点用生活语言表述出来,深受学生喜爱。

  环境与资源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孙鑫程谈起《牛顿定律的人生启示》这一课,深有感悟:“董老师将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从自然拓展到社会领域。让我认识到世界是个回音壁,你热爱别人,别人也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你;对人恭敬,就是尊重自己,为人民服务也是为自己服务。”这些课程与讲座从自然的角度探索人文哲理,以崭新的视角对科技中蕴含的人文哲理进行思考,把人生观的教育贯彻于自然观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举办山西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课程思政公开课示讲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课程资源。

  《哲学概论》《大学物理》入选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环境生物学》《信号与系统》《科学技术哲学概论》等6门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

  实践课堂+云端课堂 “大思政课”培根铸魂

  学校深化实践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开展有画面的思政教育,通过网络云端把育人工作“做到家”,让思政教育成效“入心田”,努力把“大思政课”讲得更生动立体,引导学生在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开创未来中成长成才。

  在社会“大熔炉”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学校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组建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实践团队,把“大思政”课堂搬到田间、摆进现场,引导学生在祖国大地上书写青春华章。

  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武雨彤是山西大学红色精神寻访实践队队员,在参观高君宇故居纪念馆时,她深刻感受到革命党人“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的革命精神,立志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矢志爱国奋斗。近几年,山西大学红色精神寻访实践队遍及省内90多个县,写出300多万字实践报告,编写27万字红色家史,荣获“教育部全国百佳优秀范例”“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红色精神寻访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优秀推广成果。学校团委被评为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校史青运史研学实践队被评为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团队。

  当“山西省十佳青年志愿者”获奖消息传来时,2020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班允博正在长治武乡调研农村问题。听闻消息,他格外平静。他认为自己只不过用一年时间,做了一件多年后回忆起来,仍会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学校研究生支教工作已经开展了二十年,至今已有200余名硕士研究生奔赴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大同市广灵县、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支教服务,积极将所学专业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奏响了青年学子参与扶贫、助力小康的时代强音,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在网络“同心圆”中蓄底气、扬正气、接地气

  作为教育部网络文化建设示范高校,学校持续加强网络思政工作,努力打造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网络育人阵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在身边”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培育优秀网络学生社团,成立12家网络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构建校院两级网络体系,形成网络矩阵,努力提升网络育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生们纷纷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新媒体方式,通过大屏小屏互动,纸媒融媒联动,推出抗疫作品,讲好抗疫故事,把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育人新动力。

  2022年4月8日这天,夜里温度骤降,令德十六斋楼上的一名同学看到楼下值守的安保人员穿衣单薄,特意从窗户扔下一件棉衣,为他御寒。安保人员任样民以为是谁不小心丢下东西,隔空对话后才得知是这位同学送棉衣给他。他要给同学送上去,同学没有说自己的楼层,只是一再强调:“叔叔,辛苦啦!晚上冷了就穿上棉衣。”这一幕碰巧被隔壁楼的同学拍下,发到网上,引发大量关注,让许多人瞬间泪目。棉衣虽小,传递的却是暖融融的感恩之心。疫情期间,像这样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例子成为网络育人的鲜活教材。

  文学院研究生张冉在宿舍创作完成的抗疫短片——《重逢》《乘风》,被多家媒体转载,视频浏览量已超过30万。“不能相聚的日子里,让我们在文档里共享春天”,新闻学院学子的一份共享文档在许多山大人的朋友圈刷屏,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全网阅读量超过10万。学生们用文字传递力量,用镜头传递温度,传递着战“疫”信念,讴歌着抗疫精神。

  学生们创建共享文档,与同学一起分享校园春天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如果说青年学子是海上的一叶扁舟,那么思政教育就是一座定向的航标。百廿学府将始终敞开怀抱,伴随学生走好成长成才的每一步。所有的努力,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通讯员:山西大学 姜锐涵 魏巍 薛鹏)

作者: 编辑: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