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的边境之城,是中、朝、俄三国交界,历史上被誉为“东北亚的金三角”。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推动了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了中俄两国的互利合作与交流。
白城师范学院王仁富教授就是一位唐鸿胪井刻石的坚定追讨者,白城师范学院以王仁富教授20年来追讨国宝“唐鸿胪井刻石”的真实事件改编成原创红色剧本沙盘——《刻痕》,通过“历史”“屈辱”“遗憾”“希望”四幕向我们展示了边疆不稳、国宝不存的血泪教训,此次土木工程学院共计30余名学生参演,为《刻痕》的精彩演出贡献了主要力量。
土木工程学院“刻石-边疆——体验红色《刻痕》,寻渤海访边疆,抒情怀爱家国”实践团的14名成员从白城师范学院出发,走进别样“边疆”——珲春,近距离感受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维稳戍边的发展进程,于边疆上探寻历史遗迹,领略民族文化的魅力。
探访圈河口岸,筑牢国门防线
圈河—元汀公路口岸是吉林省最大对朝口岸,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作为庄严的国门充分展现了祖国边陲的雄伟壮丽,圈河口岸不仅见证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还致力于发出民族团结的时代强音,最后更成为了东北亚地区繁荣发展的象征。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圈河口岸参观了119界碑,了解界碑背后的历史故事;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廊,感受珲春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前往庆兴桥近距离参观中朝边界线,并于庆兴桥上远眺朝鲜,学习有关国境桥背后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在的实用意义,此次行程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国土完整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
洋馆坪路堤
洋馆坪路堤宽8米,长888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堤”,是我国的最窄的领土,它宛如一条丝带镶嵌在图们江畔,它不仅是避免边境村孤悬海外的唯一通道,更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象征。洋馆坪路堤铺设的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边疆发展的印记,展现着我国边疆地区百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驻足“最窄国土”,感悟历史变迁
实践团成员们前往洋馆坪路堤进行了实地探访,收集多方资料,学习路堤作为内陆与边境防川唯一的交通要道历经多次翻修的坎坷历史。邀请专家对洋馆坪路堤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进行讲解,了解了国家重建并守护“最窄国土”的艰辛历程,使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了中华民族“寸土不让”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伟大决心。
东方第一村
防川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边陲画卷,这里有着极高的经济潜力,被赋予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称号,其中“东方第一村”—防川村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融合了中俄朝三国的风情,展现了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张鼓峰事件纪念馆
接下来,实践团前往防川风景区,走进农旅融合的特色村落防川村,了解其独特的民族建筑文化、民俗村落文化,感受这座特色村落焕发的勃勃生机,聆听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并前往与防川村一墙之隔的张鼓峰事件纪念馆,通过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使我们充分了解到了张鼓峰事件的历史背景及国际影响,让同学们时刻铭记张鼓峰事件的这段历史,更加坚定了同学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龙虎阁是雄踞于防川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犹如一位威严的守护者,俯瞰着三国的壮丽河山。龙虎阁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珲春乃至东北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站在阁楼之上,不仅可以一览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的自然风光,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变迁。
龙虎俯卧边境,登高眼望三国
实践团的最后一站是一眼望三国,眺望日本海的绝佳地点——龙虎阁,实践团成员在一层观赏清朝儒将吴大澂篆书的龙虎石刻,学习清末珲春的边防历史;站在没有玻璃幕墙的石层,一眼望去三国的景象一览无遗;并在对塔内设置的生态、历史、文化等多个展馆参观完毕后浏览了塔型中庭寄语墙上的游客寄语;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感,更激发了他们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思考和追求。
2024年白城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已完美落幕,这次吉林边疆之行,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吉林边疆发展、体会吉林边疆历史文化、了解吉林边疆民族风情,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伟大决心。(通讯员: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