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从课堂到职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实训学期深化“五金”建设

2025-07-15 09:27:50 来源:未来网

到社区助力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到幼儿园解决育儿真问题、到文旅企业服务出入境业务……在为期三周的实训学期中,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组织学生深入一线岗位,紧密围绕职业教育“五金”建设目标,将课堂所学融入真实职场,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聚焦基层治理

青年工作学院学生化身“社区助手”

作为服务首都基层治理的特色阵地,青年工作学院紧扣“金基地目标,为2024级学生量身定制“基层治理通用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在与望京街道南湖西园社区、南湖西园二区社区及校工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中,青年工作学院开发数智助老、青少年研学、社区法治素养等7类实战项目,将课堂搬到社区一线。学生们化身“社区助手,为老年人教授手机支付、健康码使用等数字技能,为未成年人编排法治教育模拟法庭活动,用桌游活动激发青少年社区事务参与热情……在真实场景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沟通协调、需求调研等通用能力,更深刻理解了“服务基层、赋能基层的职业价值。此外,青少年工作与管理、法律事务等专业还联动基层法院、12368话务岗、社区青年汇等单位,开展沉浸式专业实训,真正实现“学的是技能,干的是实事,长的是情怀

对接产业需求

学前教育学院学生解决育儿真问题

学前教育学院以提升幼儿保育教育能力为核心,组织2023级学生深入幼儿园、早教机构与托育机构开展流程跟岗实训,让课堂从教室延伸至托育现场。在卫生消毒、科学喂养、婴幼儿生活护理等“硬技能训练中,学生通过“跟岗-实操-考核环节,熟练掌握婴幼儿照护核心本领;在集体游戏设计、自主活动观察记录等“软能力训练场景中,学生实践用专业知识解决真实育儿问题。“上手快、专业性强,实训机构这样评价道。这种“真岗真练、真训真用的模式,不仅打通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更为托幼行业输送了一批“懂理论、精技能、会沟通的高适配型人才。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学生孟禹含表示,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懂得了什么叫“以幼儿为本”,未来将扎根一线,把婴幼儿教研做深做实。

数字赋能创新

信息传媒艺术学院学生激活文化创意本领

响应国家数字文化创意发展战略,信息传媒艺术学院以“真实任务驱动为核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创中练。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紧扣校区建设需求,开展项目调研、方案设计、实体呈现全流程实训,学生团队完成LOGO设计、建筑模型复原及空间美化方案,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校区建设的“实用方案;书画艺术专业通过参观"印象中轴"画展、研习古画技法,在笔墨实践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艺术表现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依托华为HarmonyOS开发“黑马云音乐App,从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到功能开发全程参与,同时走进科技企业实地研学,掌握系统应用开发能力。这些实训项目不仅强化了专业技能,更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产业视野,为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储备了"技术+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现代管理学院学生真场景实训促就业

现代管理学院以“产教融合、多元协同为抓手,各专业实训项目亮点纷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诚通人力资源公司深度合作,开展“盛夏起航 筑梦未来实习项目,创新校内外双轨实训、校内仿真实训、赛证结合等实训多元模式;大数据与会计学生在企业导师带领下,沉浸式体验银行开户、模拟缴税等商业流程,通过短剧演绎“主播夸大功效遭退货等电商纠纷,让财经知识“活起来;证券实务专业构建“理论+实操+场景化培养体系,打通课堂到职场的衔接路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现“实训+考证双轨推进,2023级学生备考“老年康体活动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24级学生分组进驻15家养老服务机构,参与老年人心理照护、日常生活照护及机构运营管理等模块实践,将“学技能与“促就业紧密结合。

提升国际视野

国际学院学生努力成为“国际范儿”高技能人才

国际学院立足中外合作和国际化办学特色,各专业以“文化素养+专业能力深化实践育人。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23级学生走进优质园所,实操保育、教育技能;2024级学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多元文化体验实训模块,提升文化底蕴与国际视野。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通过校企双选会匹配实习岗位,在出入境服务公司、国际旅行社、研学服务公司锤炼技能,“校企双选前置就业”模式成效显著,实习与就业高效衔接。国际商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设“国际公共采购”“多元文化体验实训模块,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带领学生了解联合国公共采购事务操作流程,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一系列举措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为国际化职业人才成长搭建“立交桥

据介绍,从基层社区到托育一线,从数字文创到金融服务……本次实训学期中,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创新,学生们不仅锤炼了专业技能,更培育了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五金建设走深走实,优化实训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讯员:徐静兰

作者: 编辑: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