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4级新生上课首日,学校《人工智能导论》通识必修课正式开课,该课程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别面向理工类、管文类专业开设对应课程。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学校面向2100余名本科新生开设21个教学班,由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教师和专业领域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实现北石化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再提升。
精心组织,京校共建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为顺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需求,北京市教委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在市属公办高校部署建设市级统筹的全覆盖、分层次、高质量、有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类公共基础课,课程包括“基础理论”“综合素养”“前沿拓展”“实践实训”四个专题模块。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作为“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执行办公室”成员,牵头承担课程“前沿拓展”模块典型案例的征集遴选工作任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典型案例遴选征集和课程建设工作,党委书记刘颖多次听取课程建设进展等工作汇报,要求相关部门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障。党委副书记、院长罗学科,党委常委、副院长陈家庆教授直接领导典型案例的遴选征集和本校课程建设工作。
在市教委的指导下,学校牵头组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等领域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全力推进“前沿拓展”模块典型案例建设工作。8月2日,学校组织召开典型案例选题论证会,确定了2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面向领域,并讨论通过了学校牵头制定的“人工智能+X”典型案例建设标准。
8月13日,学校组织召开首批典型案例立项评审会,对各在京高校提供的首批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融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充分论证,并逐一反馈意见。经过两批立项论证,共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京高校征集遴选立项案例50余个,圆满完成了市教委交办的课程建设任务。
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学校面向全校征集“人工智能+X典型应用案例”,鼓励各建设团队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传统和优势特色,基于所属行业产业前沿技术发展、行业产业主流新品开发,积极与西门子、百度、小米、中日友好医院及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企事业单位和高校院所共同策划、共同建设。目前已经完成13个典型应用案例的建设工作,其中5个案例入选北京市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资源。党委副书记、院长罗学科和党委常委、副院长陈家庆教授率先垂范,结合学校学科优势特色和行业背景渊源,分别牵头《智能制造》和《AI赋能石油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建设。
系统谋划,全面开启AI通识教育新篇章
为确保2024年秋季学期面向大一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实现校内“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模块”通识教育的转型提升,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暑假期间多次召开由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院(部)教师代表以及行业领域专家参与的课程建设专题工作部署会、研讨会,对课程方案反复论证。
在精心策划和深入讨论基础上,形成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工智能通识课设置实施方案》,明确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由人工智能研究院牵头,面向理工类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导论A》通识必修课,面向管文类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导论B》通识必修课。方案就教学班编排、师资配备、课表制定、教学方式、考核评价、实践环节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陈述,以确保课程内容兼具广度与深度。
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校内人工智能通识课虚拟教研室,统筹人工智能研究院、新材料与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等教学院(部)30多位教师组成学科交叉教学团队,负责具体课程建设任务。
为帮助任课教师把准吃透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学校举办《人工智能导论》任课教师专题培训会,人工智能研究院还多次牵头开展集体备课,要求任课教师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多层次的实践和体验,帮助同学们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准确的认知。
此外,为提高研究生人工智能素养和综合竞争力,学校还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人工智能公共基础通识选修课。自2024级起面向全体研究生开设,旨在帮助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领域、前沿技术工具。
主动应对,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浪潮
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等角度来看,紧紧抓住人工智能的历史机遇,将人工智能融入人才培养各要素、全过程,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满足国家需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学校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
2022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人工智能+”和“+安全应急”双翼驱动策略,结合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及部分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
2023年,学校开展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建设工作,明确要求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落实“人工智能+”“+安全应急”双翼驱动策略,发挥学校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将绿色低碳教育融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推进专业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为此,在通识教育选修模块中专门设置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模块”,各学科专业与科研机构、产业企业联合打造合作育人平台,创设各类人工智能实践应用场景,新增《智能机器人前沿概览》《人工智能前沿》《AI与机器人创新实训》《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应用》《大数据技术基础与应用》等相关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数十门。
2022年9月,学校致远新工科实验班开始招生,以化工与制药类、材料类、机械类、计算机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人工智能为专业方向,夯实数理英语基础,将传统专业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交叉融合,突出新工科的专业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和实践适应首都产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9月,依托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24年9月,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的智能制造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据介绍,展望未来,学校将以此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为新起点,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主动,促进人工智能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动学校学科专业转型提升。学校将大力支持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变革创新,进一步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借助AI技术赋能教学过程,形成具有创造性、示范性及应用价值的教学成果,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智能时代终身学习能力,培养面向智能时代、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讯员:王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