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甘肃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传承研讨会暨红色文化纪念馆校园流动展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举行

2024-10-16 09:39:51 来源:未来网

  据了解,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10月14—15日,“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甘肃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传承研讨会暨红色文化纪念馆校园流动展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举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高君智致辞,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杨伟宏,阿坝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孟秀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丁一清,延安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刘小淼,甘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伟,甘南州教育局副局长杨衍平,临夏州教育局副局长王国平,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副院长刘永辉,甘南州委党史研究室一级调研员夏家立,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馆长薛兴、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文明办主任郑钧出席会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敏贤麟主持会议。

  

  高君智在致辞中向长期以来关怀和支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发展的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甘南州委州政府、临夏州委州政府和兄弟院校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依托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建设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对于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协同优势,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的“甘肃品牌”,全面增强育人效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深入挖掘甘肃民族地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打造《红色卓尼》《红色家园》等品牌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办学治校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精神,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进一步推进甘肃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工作,高君智指出,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打造育人品牌。全面落实《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甘肃省教育系统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的通知》要求,探索红色文化育人的新路径,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成效。二是强化实践育人,提升育人成效。通过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的实体化运行和长效化保障,发挥共同体中“高校-地方-基地”协同育人机制作用,创新“红色走读”“基地+教学”实景教学模式,丰富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形式。三是深化育人体系,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办学治校各领域全过程,持续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着力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平台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甘肃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会上,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教授作了题为《准确理解革命精神,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主旨报告。

  高君智为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从事红色文化工作的人员颁发了思政课兼职教师聘书。

  在专家交流研讨会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会上,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布权教授、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晓旭教授、兰州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吉军教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文清教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张艳玲讲师、甘南州委党史办一级调研员夏家立、舟曲泥石流纪念馆综合办公室主任李贵成、和政县肋巴佛革命纪念馆宣传教育科科长李志东分别作了题为《坚持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积极探索红色育人之路》《“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红色文化培根铸魂的育人价值》《推动大中小融会互通,形成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甘南红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研究》《试论甘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与探索》《传承肋巴佛革命精神,打造“五大阵地”》的交流发言,深入介绍交流了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成效、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分享探索新时代红色文化育人的方法和路径。

  敏贤麟表示,红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思政课则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召开甘肃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研讨会,旨在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启迪未来的平台。希望通过这次学术研讨会议,能够促进各位专家学者之间的深入对话与合作,共同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康乐县红色政权纪念馆等十个甘肃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纪念馆集中在学校阳光广场举行流动展,同时,深入二级学院开展宣讲活动,吸引了3000多人次参加活动。

  

  合作第二中学、和政县第一中学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的十余所中小学教师代表参加会议。(通讯员:仇任前)

作者: 编辑:耿玥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