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三峡大学 共话“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建设”

2021-07-13 15:02:55 来源:未来网

  7月10日,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城市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建设”研讨会在三峡大学三峡智库会议中心召开。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黄浩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李周、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法稳、三峡大学党委书记李建林、三峡大学校长何伟军出席开幕式。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三峡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和中国软科学等知名期刊杂志社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开幕式上,李周回顾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发展和壮大的历程,结合中国新发展阶段城市人口密集的特点,提出生态经济学的重点正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判断,并表示,生态是经济的基础,经济与生态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生态。

  李建林介绍了三峡大学的学科特色、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科研人员开展生态经济研究方面的相关情况。

  黄浩涛在致辞中梳理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与转变,指出城市绿色发展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认为“双碳”已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并表达了对大会取得丰硕成果的期待。

  大会分主旨演讲和平行论坛两个环节进行。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城市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主持。潘家华以《需要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发展范式转型》为题讨论了碳中和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仅节能减排是无法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是碳中和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技术革命,走“碳移除、碳替代”的道路,才能最终实现碳中和。

  李周围绕中国绿色发展中的技术和制度创新问题,运用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分析了生活废水治理路径创新、生态优先的森林利用创新、草原政策创新、牲畜放牧权替代草地放牧权和按贡献补偿替代按面积补偿等12项创新案例,为参会人员介绍了当前的先进绿色发展技术和做法。

  何伟军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为依托,论述了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的基本情况。从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率先使用岸电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推进岸线修复整治、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介绍了“长江生态经济走廊”的宜昌建设实践,并分析了建设“长江生态经济走廊”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认为,三峡地区的绿色发展需要处理好人、地和产业的关系,划定生态功能区的范围,使生态功能区专注于提供生态产品,并将区域内资源要素无法承载的人口向城市转移,探索三峡区域绿色转型的路径与经验,以此来破解绿色发展中的人、地矛盾。

  湖北经济学院院长秦尊文就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作了报告,介绍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十大绿色产业,提出了当前绿色发展领域,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及发展方向。

  云南大学文传浩教授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将三峡区域建设成为国家级发展示范区,并提出成立三峡生态新区的战略构想。

  当天下午,“碳达峰与碳中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发展”“城市与区域绿色发展”三个分会场平行论坛同时进行,共展开了26场研究报告。各分论坛专家、学者及期刊杂志社的编委进行了深入讨论与点评。(通讯员:三峡大学王磊 赵国莲 谢丞 安敏)

作者: 编辑:高富灿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