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三峡大学杨学林:躬耕育桃李 逐梦新能源

2022-07-18 09:58:23 来源:未来网

  近日,湖北省2021年科学技术奖名单揭晓,三峡大学的“高性能储能电池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在荣誉的背后,站立着一位18年来“痴心不改”追逐于新能源材料的科研人。他,就是三峡大学杨学林教授。

  宜昌新能源材料研究领域的“第一人”

  杨学林200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接触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那时起他就逐渐清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

  2007年博士毕业后,他来到三峡大学任教,当时学校还没有与新能源材料研究相关的设备和条件,当时就有老师好心劝他“不要研究这个新能源材料啦!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杨学林教授不愿放弃自己热爱的研究方向,很“倔强”地谢绝了这位老师的好意,执着地选择在新能源材料这条路上继续探索。

  “感谢学校领导当时对我的大力支持,给了我充足的启动基金,让我迅速组建起实验室开始研究。”杨学林教授满怀感恩地说道,在学校的支持下,当年他便牵头组建了三峡大学新型能源材料实验室,以宜昌地区丰富的磷矿、石墨矿、铁矿等矿产资源为原料,率先在宜昌地区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结构设计、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他也成为了宜昌地区从事新能源材料研发工作的“第一人”。

  团队成立之初,因经费不足,杨学林教授选择自己购买原料组装烧结炉。“2008年年初,宜昌下大雪,我和学生在一起熬夜‘守炉子’,一边实验一边和学生畅谈人生理想,虽然屋外寒风呼啸,但是大家的心里和炉子一样暖暖的。”杨学林教授介绍道。在实验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要将烧结炉从室温升到1000多摄氏度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再让其冷却到室温,整个过程不但耗时长,且需要专人看护以确保安全。“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实验条件变好了,但是那段‘通宵守炉子’的经历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和学生在一起让我感觉很快乐。”

  

  “变废为宝”帮助企业三年增收9000万

  “做科研不应该只强调SCI论文,更应该注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杨学林教授在醉心科研的同时,一直在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与校企合作。

  2007年,杨学林无意中得知宜昌拥有天然石墨,而石墨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原料,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对宜昌的新能源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几经周折,他终于拿到了宜昌天然石墨的矿石样品,激动不已的他便着手与还在进行石墨粗加工的宜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当时打了无数个电话,终于找到了他们!”就这样,杨学林教授主动了解企业需要,多次深入宜昌周边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先后与欧赛新能源、睿赛新能源、宇隆新能源等宜昌本土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为欧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将团队与宜昌新能源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宜昌新材料产业发展。

  2016年,某钢铁企业主动联系到杨学林,表示他们有大量的钢铁酸洗废液,一筹莫展的他们将一桶炼钢废液交给杨学林,希望杨学林团队能够进行二次研发。“该企业能够选择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对我们的挑战!”经过上百次实验,杨学林团队终于取得了突破!通过技术创新,团队以钢铁企业酸洗废液为原料提炼出电池级磷酸铁,将这些看似毫无用处的废液“变废为宝”,研发出了高附加值的新能源电池材料!这项技术最终在湖北高博实现成果转化,并建成年产5000吨电池级磷酸铁生产线,近三年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9000万元。

  在病床上的科研坚守

  2020年春节刚过完,长期忙于科研工作的杨学林教授因劳累过度病倒了,不幸患上急性胰腺炎住进医院,但是当时正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关键时期,躺在病床上的他始终放心不下团队几位年轻博士的项目,强忍着病痛坚持为大家逐字逐句修改基金申报书。

  “您这个病得多休息!这样透支身体是不行的!”医生善意地提醒杨学林,但是他仍然一只手打点滴、另一只手翻阅着申请书。“再疼我也要帮他们把关!这是我作为团队负责人的职责!”管床医生和护士也被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没想到你们大学教授会这么忙!在病床上还在工作,希望您劳逸结合、早日康复!”

  就这样一边治疗、一边修改基金申报书,杨学林教授在医院里度过了整整两个月!最终成功帮助团队的一位年轻老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杨老师不但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们的人生楷模!”团队成员陶华超博士提起这段经历,对杨学林教授的这种不畏艰难的治学精神钦佩不已。

  

  “作为大学老师,育人是我们的天职”

  “作为大学老师,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杨学林教授在追求科研的同时,对学生的培养上也是满腔热情。

  研究生张同学有段时间沉迷于游戏,经常不去做实验,面临延期毕业的危险。“我不能让他这么堕落下去了!”作为导师的杨学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亲自打电话提醒这位同学到实验室,手把手教他实验步骤,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与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在导师的帮助下,张同学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不但顺利毕业,还签约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研究生朱同学本科毕业于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初来三峡大学读研时感觉不自信,性格内向、几乎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作为导师的杨学林经常找他谈心谈话,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表达能力,鼓励他在每周的学术交流会上坚持发言。渐渐地,朱同学越来越自信,科研也越做越好,一口气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在杨学林教授的悉心栽培下,他所带的研究生不但在科研上硕果累累,在就业时更是“炙手可热”,绝大部分签约宁德时代、东莞新能源、深圳贝特瑞、亿纬锂能等新能源头部企业。“目前,至少已有十余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短短几年便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并获得了可观的股权激励。”杨学林说道。

  正是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杨学林团队近年获得多项奖励,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湖北省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计划、湖北省优秀中青年项目及企业重大横向课题等项目30余项,并参与宜昌市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宜昌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Nano Energy、Carbon Energy、Small、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arbon等国内外重要能源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转让技术多项。2017年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2021年获批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性能储能电池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

  近年来,宁德邦普时代、广东天赐、山东海科、湖北楚能等巨头的纷纷落户,为宜昌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杨学林表示,团队将发挥专业优势,为这些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瞄准行业未来的发展。学校正在联合宜昌多家知名企业筹建“储能现代产业学院”,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满足企业未来发展所需。

  “在我看来,宜昌发展新能源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宜昌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可为新能源提供充足的材料;宜昌的基础化工实力雄厚,拥有宜化、兴发、三宁等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有一定基础;宜昌还在积极创建‘清洁能源之都’,不但有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还与国家‘双碳’战略高度吻合……”展望宜昌的新能源行业发展,杨学林教授充满着信心。

  目前,杨学林团队除了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领域获得多项重要成果之外,同时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水系锌离子电池正负极等领域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为大规模、低成本储能材料与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能源短缺将进一步促使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由电化学储能掀起的又一波新能源浪潮很快就会来临。

  “新能源行业是一种希望,而我们新能源材料团队则是一群追梦者,我希望将自己的所学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杨学林教授深情地说道。(作者:三峡大学 杨叶)

作者: 编辑:高富灿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