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举行春季学期来华留学生开学典礼。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隋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陈霄燕、副处长赵登越、中文与传媒学院教研室主任高飞、英语学院外籍专家Joseph博士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与来自俄罗斯、中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5名留学生共同见证新学期开启。典礼由来华留学工作负责人李雷主持,俄罗斯籍留学生凯明、中国籍学生杨怡辰分别担任俄语和英语同步翻译。
隋俊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他强调,本学期留学生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充分体现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学校将持续优化"留学龙外"品牌建设,通过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校园环境,为各国学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高飞重点介绍了学院构建的“1+N”对外教学模式。为深化教学效果,学院创新开设书法、茶艺等传统文化体验课程,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文化认知。在教学实施层面,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确保每位留学生都能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精髓。
莫斯科城市师范大学的留学生代表王月晴在发言中深情表示:“来到龙外后,每一天都让我充满惊喜!校园环境舒适宜人,老师们专业耐心,时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同学们热情友善,让我倍感温暖。这些点点滴滴的帮助让我快速适应了新环境,也激发了我学习中文的动力。这段宝贵的留学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财富。”
在典礼上,学校对荣获奖学金和助学金的两名来华留学生美丽和阿莲进行了表彰。来自乍得的助学金获得者阿莲同学在发言中表示:“在龙外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指导,同学们热情友善的帮助,都让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更深厚的热爱。”
隋俊为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等8所合作院校的留学生代表佩戴校章。
典礼特别表彰了为学校国际交流工作作出贡献与支持的英国籍专家Joseph博士。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外籍教师,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他的付出让更多国际学生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陈霄燕向留学生们提出三点期望:首先,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拓展国际视野;其次,要勇于突破舒适区,在语言学习和专业探索中不怕犯错;最后,要珍惜在中国的时光,在学术追求和文化体验中收获成长。国际处全体老师将一如既往地为留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是学业指导还是生活服务,学校始终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据介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发挥地缘优势和专业特色,进一步完善“留学龙外”品牌建设,为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促进文明互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讯员: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