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院新闻 > 正文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扎实推进课程育人工作

2023-05-08 15:06:55 来源:未来网

  课程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自全面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以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始终坚持以强化课堂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专业课程内涵改革,协同一流课程建设、一流专业建设、“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不断做深、做实、做透思政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切实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有力促进了专业教育和课程育人的良性互动发展,全面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三全育人”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夯实了基础。

  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一、上下联动,打造“有力度”的思政课工作格局

  学校坚持党政同心,抓好顶层设计,成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校党委直接领导,校行政负责实施,分管书记、副校长主抓,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体制,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为学生讲授思政课要求,打造上下联动的思政课工作格局。通过党政领导和思政教师直接、有效联动,压紧压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推动全体思政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

  二、全员参与,打造“有广度”的思政课探索空间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采取“专题研讨+集体备课”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通过授课团队、授课内容、授课模式等方面的调整,探索问题导入式以及中班、小班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深化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课下利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网络资料和开放性课程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近年来,“概论”“原理”“德法”“纲要”“形势与政策”五门课先后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立项为校级“金课”建设项目,并且“概论”“原理”“纲要”三门课通过验收,获批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持续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打破传统五门课程单独进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主题鲜明,逻辑递进”为特点的四大模块教学体系,即创造价值,做合法公民;演绎历史,筑梦中国;经典阅读,坚定信仰;流金岁月,辉煌中国,包含了五门课程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总目标与基本任务,做到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202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通过省级“金课”建设项目验收,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优化考核,打造“有效度”的思政课评价机制

  积极探索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在考评体系中,紧扣思政课设计、实施以及开展效果,加大对学生课堂和课外参与的评价比重,主动发掘并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功能,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结合实际调整各门课程考试考核形式。将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加大平时成绩考核力度,强化过程管理。此外,将思政课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年度教学工作情况考核、师德师风考评、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

  四、紧扣时政,打造“有高度”的思政课一流课程

  在课程设计中,思政课教师紧扣时代特色,围绕学生需求,厚植家国情怀,强化问题意识、危机意识,拓展理论视野,丰富实践经验,提升思政课建设境界。面对疫情期间社会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育人因素,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抗疫精神变成活教材,引导学生“不忘艰苦奋斗初心、牢记保家卫国使命”,带领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教育体验,把爱党、爱国、爱家精神转化为实现个人奋斗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凝心聚力,深入实施课程思政综合改革

  一、科学部署,设计课程思政改革“路线图”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吉林省教育厅《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将各专业作为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载体平台,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重点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紧紧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目标,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工作。制定出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为各专业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案路线,为全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及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瞄准目标,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施工图”

  

  积极推进校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建设工作。学校采取“试点先行”的政策,选树典型,积极推进校级“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遴选工作,共遴选立项13门课程。在课程改革建设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支持引导,课程团队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利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形式,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2020年学校组织开展了试点项目结项验收工作,13门课程均顺利通过了验收,获批为校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

  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2021年组织开展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遴选工作,《土木工程力学》等5门课程确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装饰构造与施工工艺实训》等10门课程确定为校级课程思政建设课程。

  积极推进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建设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申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项目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学校认真组织项目遴选并做好推荐工作。

  《水泵及水泵站》《土木工程力学》两门课程于2018年获批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在立项建设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引导课程团队不断优化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深入实施课程管理、课堂教学等各环节改革,扎实做好项目验收工作,目前两门课程均已通过省级验收,获批为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

  在2021年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遴选中,《土木工程力学》获批为吉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该课程团队被认定为吉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水泵及水泵站》获批为吉林省首批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

  牢牢把握教育教学价值导向性,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课程思政覆盖所有课程、思政教育覆盖各个培养环节,发挥课程思政协同效应,大力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

  此外,为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学校逐步加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费投入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对于省级、校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在建设期内给予专项建设经费,验收后给予奖励,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经费保障。

  三、示范引领,擘画课程思政影响“效果图”

  

  为充分发挥已有建设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学校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活动,为教师间的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搭建了平台,进一步强化了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了课程建设系列学习研讨活动,《土木工程力学》和《水泵及水泵站》2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分别进行了建设经验分享,对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以及如何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队伍培训,打造课程思政改革“提升图”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工作。一是利用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深入推进“教师思政”工作。二是利用培训树立教师课程思政理念。通过培训强化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利用培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团队、教学名师和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进行互动交流,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据介绍,下一阶段,学校将继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以“思政+”系统思维,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示范引领等方面进行重点部署和持续推进,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遴选及案例库建设,利用智慧思政平台推动课程思政教学信息化改革,切实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内化到教育教学各方面和各环节。持续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推动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协同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设一批校级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一批校级和省级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推动学校课程育人水平再上新台阶、不断取得新成效,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通讯员: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孙晓雪)

作者: 编辑: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