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体新闻 > 正文

首届体育基本理论国际会议在成都体育学院举办

2022-05-11 13:52:32 来源:未来网

  5月9日,首届体育基本理论国际会议在成都体育学院举办。因疫情原因,本次会议采用“小线下,大线上”的形式,吸引了体育学领域的广大研究者,直播平台一度有近1.7万参与者。

  本次学术会议由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专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刘青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研究(1949-2019)”,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研究室,《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文化系/体育史研究所,成都体育学院科研处共同主办。会议以“守正·创新:回归体育基本理论”为主题,设立主旨报告、域外视野专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场以及专题报告会场和“线上”墙报交流会场。

  会议于5月9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成都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潘小非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在致辞中重申了召开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学术会议的重要意义并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成都体育学院在体育基本理论研究方面所做的努力,表达了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成都体育学院重启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决心。

  当天上午的主旨报告由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首席专家杨桦教授开场。他报告的题目为《体育的概念、特征及功能——新时代体育学基本理论元问题新探》。杨桦教授指出体育概念、特征及功能不仅是体育实践的理性支撑,也是体育理论不可或缺的基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和他担任主编进行《体育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修订过程中都深切感受到了需对这些元问题进行再认识、再阐释。杨桦教授的报告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通过对历史渊源的追溯和当下中国体育实践的考量与未来发展的预测,对体育概念、特征及功能进行了阐述,他指出:体育是人类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体育的特征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以主客体同一为存在方式,其中人文精神是体育的价值导向;杨桦教授认为:教育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体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发挥的作用,是体育的派生功能,是体育的本质功能在相关领域的延伸,十分重要。

  主旨报告嘉宾,福建师范大学黄汉升教授以《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为题,从知识体系和制度安排以及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外生条件角度梳理了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从学科定位、理论体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维度,多角度审视了新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成就、经验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明晰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的学理基础、历史方位与现实指向,能够提升体育学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主旨报告嘉宾,国家反兴奋剂教育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第十届国家督学蒋志学教授以《加强兴奋剂问题研究,丰富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领域》为题,指出了新中国体育学理论工作者在将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结合、将体育理论研究服务于体育实践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着体育理论研究落后于中国体育实践的问题,他结合中国反兴奋剂的现实问题呼吁学界重视和加强对兴奋剂问题的研究,以丰富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领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研究(1949-2019)”首席专家、成都体育学院刘青教授的主旨报告以《思维变革时代: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价值导向——对中国体育基本理论若干问题的再认识》为题,首先剖析了回归与重视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并指出了当下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应有价值导向,即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需要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型思维及“大历史观”与“大体育观”。刘青教授还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讨论了他对中国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再认识。

  主旨报告评述嘉宾,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教授不仅献上了精彩的评述,而且就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场“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李崟副研究员、任海教授、鲍明晓教授、仇军教授、王家宏教授一一汇报了项目的最新研究进展。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副研究员的报告《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主体性研究》从主体性理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4个维度,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主体性问题。

  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的报告《中心与边缘互动中的体育学理论建构》指出,当前人类社会处于工业文明衰落,生态文明兴起的文明转型时期,现代体育及理论须突破工业文明的规定性,转化为生态文明的体育及理论。中国体育有着促进现代体育文明转型的丰富思想资源,对现代体育的转化负有历史使命。

  北京体育大学鲍明晓教授的报告《新发展阶段体育改革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主要从中国体育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出发讨论了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体育改革发展议程:如更高水平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育全领域、全场景、全流程数字化再造工程,体育发展的生态责任,非传统体育风险防范策略,体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等。

  清华大学仇军教授的报告《体育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体医融合”疾病防治与健康服务模式研究》指出,“健康中国”战略中“体医融合”的战略要点强调全民性、注重实践性、突出重点性、强化融合性。

  苏州大学王家宏教授的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创新与重构研究》指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体系建构要以体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为对标点,从体育基础学科、重点学科、新兴交叉体育学科和冷门学科4个维度来组成体育学科体系新框架;体育学学术体系的创新需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学术研究的能力,融通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和国外体育学学术理论体系的经验,立足中国体育发展实践。话语体系的重构要将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话语体系构建的突破口,积极开展原创性理论研究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研究(1949-2019)”课题组副组长郝勤教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研究对体育理论研究的意义》为题,结合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强调了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域外视野专场邀请了美国圣约翰大学哲学副教授保罗·加伏尼(Paul Gaffney)博士和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安德鲁·埃德加(Andrew Edgar)博士,分别围绕《当代体育哲学的重要议题及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选题投稿指南》和《英国体育哲学概览及Sport, Ethics & Philosophy期刊选题投稿指南》进行了交流。专题报告设立5个平行会场,与会学者分别围绕“体育的概念、价值与功能”“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及体医融合理论与实践”“体育哲学、美学和伦理”“新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及前景”“体育学研究的新方式新方法”五大主题展开交流。(通讯员:成都体育学院 纪宇)

作者: 编辑: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