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大新闻 > 正文

上海电力大学辅导员洪茜:同样的“选择” 别样的“相伴”

2022-03-31 10:23:06 来源:未来网

  自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学院辅导员洪茜老师参与了杨浦校区的两轮抗“疫”工作。

  “第一次接到进校通知是在2月23日凌晨一点多,当时心里很担心学生,就立刻起来打包行李打车到了学校。”

  “在3月13日接到流调任务时,我心里就有了会再次进校的预期, 14日下午一点多接到正式指令,同时也接到要组建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的通知。”

  因前期疫情形势相对平稳,洪茜第一次入驻学校的时间不太长,但由于是首次碰到这种封闭管理的情况,她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紧张。“好在有于晨、邬腾飞、赵霜 这些同事与我一起打配合,心里有底多了。”

  这一次洪茜接到的指令是驻守致远楼办公室,负责学院抗“疫”协调工作,还有非封控楼幢的各类事宜,同时配合进驻宿舍楼的老师开展工作。入校的当晚,就开始进行核酸检测,待我回到致远楼时已经凌晨5点半。“说一个小插曲,由于其他老师都隔离在学生宿舍,长阳校区只有我一个人在,当时没来得及给后勤报我的所在之处,大家都不知道致远楼还有一个老师,我成了‘黑户’”洪茜说。

  到了3月13日,鉴于上海整体疫情形势的日趋严峻,洪茜再次报名入驻学校。“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内心比较平静。疫情之下,我作为一线辅导员,学生在哪,我就应该在哪儿!”回校之前洪茜来了个“断舍离”,把冰箱里的新鲜菜全部整理出来送给了邻居,她已做好14天在校的准备了。

  这次入校,洪茜直接进驻到隔离宿舍楼内,与她的学生在一起“同吃同住同核酸”。除此之外,她还要兼顾3号楼、6号楼的日常工作、退伍志愿者队伍的任务安排,特别是7天内四次核酸检测的协调工作。

  入校的第一晚,洪茜就组织志愿者进行了第一次核酸的协调工作,待检测结束已经凌晨两点半左右。为了使接下来的抗“疫”工作更高效,她又与团队成员开了复盘会,大家在一起总结经验探讨得失,快凌晨五点才回到宿舍,休息不到一小时,六点钟她又起来安排学生的早餐,组织志愿者楼内送餐,安排楼内学生错峰扔垃圾、垃圾分类,开展志愿者防疫物资准备、发放,计划第二次核酸检测志愿者点位布置,团队协商学生洗澡事宜……时间又到了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钟。封闭管理期间,洪茜每天都在循环往复着这种工作节奏。

  “最难的就是头三天,整个团队是第一次组队,需要做些什么、怎么做、谁来补位,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在不断的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复盘计划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一次比一次更好。”

  洪茜说这七天给她的最大感受就是团队间很默契,同学们很配合,后勤保障很给力,学校、学院领导很关心很重视,“所有这些就是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

  说到“疫”线工作的“苦”时,洪茜俏皮地说:“就是费嗓子、缺觉。由于防控前期工作量大,大家三天只睡了三四个小时,当时真是感到疲倦极了。” 虽然“疫”线工作很苦很累,但洪茜还是更多的谈到其他一线工作的同事,“我其实还好,起码有床睡,很多后勤的老师们更累,他们都是直接睡在食堂的椅子上,还有很多直接睡地上。”

  这次封闭管理,全体在校师生要7天做4次核酸检测,为了执行防疫要求和维护检测秩序,洪茜需要不断地敦促大家:

  “时刻提醒学生保持一米线、戴好口罩,通知学生核酸检测、引导检测队伍的走向等事项都需要喊,还是挺费嗓子的,哈哈……”

  洪茜又补充道,“后来学校及时给我们配备了小喇叭和‘金嗓子’,顿时感觉好多了”。

  当谈到“疫”线抗疫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时,洪茜开始滔滔不绝讲述起来。

  “有太多令人动容的事情了,在电气学院和自动化学院退伍学生自发组建志愿者团队,同学们按下红手印递交请战书那一刻,我破防了,这些可爱的娃娃们勇敢地承担了此次抗疫过程中所有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任务。”

  “在补充防护物资时,我问他们个人有什么需要补充的物资,他们只回复了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院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给我发来慰问短信,让我要好好休息,注意身体。”

  “学校安排的饭食餐餐不重样,防护工作也很到位,还有来自各方‘投喂’,让我有在校如在家的温暖。”

  我能感觉到,在这“短暂”却又“漫长”的七天里,有太多感动瞬间让洪茜老师难以忘怀,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诉说的完,也许只有回味才是洪茜对这段日子最长情的告白吧。

  现在的洪茜已经回到了本职岗位,继续她的辅导员工作了。

  “回想起这两次入校参加抗‘疫’工作,收获很多,其中有过操心与担心,但更多是暖心与安心。如果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我想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与我的学生、我的学校在一起”洪茜说。

  在采访中洪茜说过这么一句话: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份凭“心”的工作,我想其实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凭“心”,只有付出了“心”,才能收获“心”。

  特殊的“七天”虽然结束了,但“七天”里发生的“疫”线故事却没有结束,而且也不会结束,因为故事里有太多人间值得的温暖与力量。(通讯员:上海电力大学樊丽达)

作者: 编辑: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