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教师要想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就必须先放出光芒。在第六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上,上海电力大学数理学院青年教师李丽珍荣获自然科学基础组一等奖。李丽珍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教师的能力和品质,她就像一团火焰,照亮了学生前进的方向,温暖了所有人的内心。
亦师亦友,指引学生前行
每谈及对李丽珍老师的印象,学生们都会提到她的温柔耐心和认真负责。一个好的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李丽珍在教学内容上下足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老师讲课幽默风趣,虽然数学的内容抽象枯燥,但她总可以把这些内容讲得很生动。记得当时学二重积分的时候,李老师在课件上展示了一个面包的形状,让我们去联想它来算二重积分的体积,我一下子就领悟到了其中的原理,并且觉得十分有趣。”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大二的学生全知乐说。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李丽珍却可以把它讲得别样生动,这不仅是她过硬的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她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的体现,这种态度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发现无尽的奥秘与乐趣。李丽珍认真说道,“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神圣,严谨,却也十分抽象晦涩。不过恰恰是这种抽象性,让数学更加吸引我。非黑即白的答案,绝对公平的对错,让我体会到挑战的快乐,激发我的斗志,让我更加有意志力去面对困难”。
李丽珍在课下也从没有忽视过对学生的指导,她一直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李老师课程任务较重,但是每次我课后去询问科研难题的时候,她都会十分耐心地为我讲解,不论题目难易,她都会很温柔地站在我的角度帮助我解决难题。”数理学院研三学生徐子钦说。作为李丽珍带的研究生,徐子钦是研究控制方向的,而控制方向要想研究出新亮点并非易事,所以徐子钦在寻找论文思路上经常焦头烂额。“李老师在我做科研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当我思路枯竭的时候,李老师总是能够点醒我,帮我找到新方向新思路,帮我在钻研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徐子钦激动地说。不仅在学习和科研上对学生悉心指导,李丽珍还会关心学生的身心状况,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徐子钦感慨地说,“李老师对我的教导绝不仅是学术上的,更是人生上的,我今后也想成为像李老师这样学识渊博、亦师亦友的优秀教师。”
平时除了教授不同学院的数学课,李丽珍还需要带教国际留学生的数学课,并且是全英文授课。数学课本身就晦涩难懂,还有许多专有名词,但是李丽珍却可以流利地为国际留学生们讲述数学知识,解答学生问题。徐子钦说道,“李老师曾经在国外留学,所以英文学得也很好。除了给留学生上课可以看出李老师的英文功底,我们在做科研的时候更是不得不佩服李老师。因为科研论文很多都是国际期刊,里面的英文单词有很多我们甚至都认识不全,但是李老师却可以很快地看懂,还能迅速理解其中的核心观点和重难点。”许多人都觉得,能钻研好一个科目已并非易事,但是李丽珍却可以样样精通,融会贯通,这背后是她对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
砥砺前行,铸就精彩课程
自进入学校工作,李丽珍一直坚持观察学习名师和学者在治学、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的做法,思考他们的经验做法,体会“名师高徒”形成的过程,逐渐领悟到什么是有品位、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这些学习之后的经验都成为了李老师的宝贵财富,在她教书育人和比赛备赛的道路上帮助她走的更远。李丽珍老师还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教育教学思想,深挖数学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实现课程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从确定参赛课程主题,到课程整体框架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情境素材的选取和使用、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李丽珍老师反复地深挖教材、创新实验、查阅文献、收集资源。在试讲磨课过程中,李丽珍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调整、一点点突破、一点点精进,细致入微到课堂上每一句话。李丽珍认真地说道,“讲台是神圣的,不能有丝毫懈怠,教室里坐着的不只是一个个学生,而是一个个家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是燃起一个家庭美好生活的火苗。”准备比赛期间,不断练习完善的过程也让李丽珍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虽然李丽珍对于教学内容已经烂熟于心,但是她一直坚持教学内容的创新,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这一探索过程花费了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她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即便是在赛前最终的几天,她还在反复检查已经修改了十多遍的PPT课件和教学设计,几百页的教学材料,她都了然于心。
在与时间赛跑的路上,李丽珍始终不敢有半分懈怠。在准备比赛期间,李丽珍经常在空荡的大教室里反复练习,投入进去之后会渐渐忘记时间,也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夜幕之下,教室里明亮的灯光映照着她辛勤备赛的汗水,粉笔盒里用完的粉笔也见证了她在黑板上写下的一笔一画。为了卡好比赛时间,她用计时器计时,在空教室一次次练习;为了练好教姿教态,她向往年的优秀选手学习,模仿他们的形体和礼仪;为了精炼课堂语言,她多次修改讲稿,编辑文字几万字。虽然备赛很辛苦,身心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是李丽珍从未有过动摇,并且她依然每天坚持完成好讲课任务,照顾好孩子家庭,处理好学生的问题。
3分钟有多短?短到只够完成一个参赛阶段的展示。3分钟又有多长?长到李丽珍用几个月的时间去为之精心准备。时、分、秒是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但李丽珍却有着自己专属的时间单位——“几个公式”。李丽珍做过统计,完成一个公式的讲授大概需要2个小时。于是,她把一天划分为“6个公式”: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从下午1点到5点、从晚上6点到10点,每个时间段都是“2个公式”。从备赛到比赛,煎熬了100余个日夜,反复研究琢磨撰写修改了上百页PPT,完成了将近5000字的文字稿。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头,李丽珍在备赛的路上乐此不疲,她时刻提醒自己“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将自己满腔的热爱与执着投注于教学之中。
上善若水,温暖身边人心
时间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办公室还能看到李丽珍老师忙碌的身影,因为李丽珍的丈夫工作十分忙碌并且经常出差,所以孩子主要是李丽珍在照顾。平日里的教学任务已经十分繁重,李丽珍还要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这样的生活可想而知会多么的忙碌,但是李丽珍却可以把这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回忆道,“准备比赛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在下班之后去空教室练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课件,练习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因为太过投入,时常练着练着就忘记了时间,我儿子就会很懂事地在办公室一边写作业一边等我。”这样的生活节奏虽然看起来很辛苦很疲惫,但是李丽珍从没有这样觉得,因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言传身教。李丽珍相信,她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会让孩子真正明白,人一定要热爱学习,认真工作,爱护家庭,无私奉献,唯有这样,才能活得精彩。
不仅对家庭充满了爱,李丽珍还把这份无私的爱带给了身边的同事。数理学院朱威老师说,“李老师很热心,我有时候因为特殊原因需要调课,李老师总是毫不犹豫就答应帮我,并且讲课毫不敷衍。这次她参加教学竞赛,也向学院的老教师们请教了一些问题,大家都毫无保留地帮助李老师,不仅因为她是代表我们数理学院参赛,更是因为李老师是一位认真负责,关爱同事的好老师。”不仅在工作上对同事关爱倍加,李丽珍还在生活中热心地帮同事解决问题,刘爱兰老师回忆道,“还记得当时我家里需要请装修人员安灯具,但我刚好有事回不去,我就拜托李老师帮我在家看着,当时总共花了两个多小时,李老师就一直站在旁边,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和感动。”就像李丽珍对待教学的态度一样,她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的负责任,一旦别人把事情交给她,她就一定会将心比心,先人后己。帮同事代课,让同事搭顺风车,替同事取快递……,这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都闪烁着李丽珍乐于助人品质的光芒,温暖着身边人的内心。
李丽珍老师不仅对工作充满了热忱,对生活也充满了热爱。她保持着运动的好习惯,业余时间,她会去练习跳舞或者瑜伽。在校运动会上,她也积极参与项目,为学院赢得了荣誉。润物无声,风化于成,李丽珍老师对学生,对家庭,对同事的爱是那样的温暖而有力量,那是因为她自己本身就充满了爱和能量。就像同事们评价她“完美”一样,李丽珍总是能够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可抵道阻且长。李丽珍老师能够对教学,对学生如此的认真负责,恰恰也是因为她内心深处的那份热爱。从博士到高校教师,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知识的敬畏与谦卑。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锦。李丽珍就像一盏闪闪发光的明灯,充满了热量与能量,她为学生点燃心中火焰,指明前进道路。(通讯员:樊丽达)
2025-01-23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