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数智化时代下高校生涯教育建设”研讨会在上海电力大学举办。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克勇,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调查评价部部长杨彦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涯发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雪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重点领域就业主管洪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业导师冯军,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业务主管孙静怡,以及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的教师和企业代表、全体辅导员出席本次研讨会。
朱克勇在开幕式致辞中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数智化时代正深刻改变社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他强调,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四点思考:一是强化数智融合,创新生涯教育模式;二是聚焦数智需求,优化生涯教育内容;三是提升教师能力,打造数智化师资队伍;四是加强协同合作,构建数智化生涯教育生态。他希望与会的老师们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数智化时代高校生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含主旨报告与讨论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在主旨报告环节中,上海财经大学洪磊以《源头活水:咨询为基,提质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为题,探讨了在数智化转型的当下,传统咨询根据来访目标不同的标准化应对框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雪萍从课程建设背景、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教学改革三方面分享了生涯教育课程设计经验。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杨彦辰以《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题,从大数据视角解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沿趋势,指出在数智化浪潮下就业政策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的重要性,为高校生涯教育建设提供指导。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孙静怡进行了临港新片区人才政策分享,指出临港新片区通过突破性人才政策已经形成了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助力大学生在数智化时代下更好应对职业变革。华东师范大学冯军在讨论报告中以《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题,讨论了数字化时代企业对职场新人的新要求,对敏捷学习进行了介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晓峰分享了应用型高校就业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路径。
圆桌讨论环节围绕“数智化时代下高校生涯教育体系的创新与改革”主题,邀请三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展开探讨,聚焦数智化技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高校生涯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核心维度,探讨数智化视角下高校生涯教育的发展与实践。
上海电力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副处长成勇在闭幕式上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数智化转型是时代赋予高校生涯教育工作的“必答题”和“抢答题”,强调生涯教育在数智化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他结合研讨会成果,为未来高校生涯教育工作提出三点行动方向:一要强化“数智思维”,争做转型先锋;二要聚焦“精准滴灌”,提升服务温度;三要注重“价值引领”,筑牢育人根基。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学生处、朝日之窗生涯工作室承办。朝日之窗生涯工作室是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示范点,创建于2009年,立足生涯育人一线,助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培育专家型职业发展教育团队,获评“上海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据介绍,本次研讨会深入探讨了数智化时代下高校生涯教育体系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为未来生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未来,上海电力大学将持续把握数智化发展机遇,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协同的机制、更加创新的实践,推动高校生涯教育体系的优化升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通讯员:樊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