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山西大学环境人文与灾害治理研究院揭牌典礼举行。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沃斯特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毛赫教授、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丽萨·布拉迪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大卫·比格斯教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高建国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夏明方教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行龙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应急管理大学和中国社会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各位专家参加活动。会议由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主持。
黄桂田代表学校向出席仪式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支持研究院创建工作的相关领导和学术界专家致以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山西大学环境人文与灾害治理研究院的成立是学校历史学科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山西大学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学科新增长点的积极成果。多年来山西大学历史学科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了“走向田野与社会”等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成为中国社会史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灾害史也成为了山西大学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成效比较大的学科亮点之一。环境人文与灾害治理研究院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优势,整理多学科资源,加强学科交叉,大力推动防灾减灾、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危机响应、公共安全事故、灾害数据库等领域的研究,打造高水平、综合性、跨学科的创新型研究平台,建设多学科融合的新型学术智库,为推动环境人文与灾害治理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桂田为沃斯特教授颁发“名誉教授”聘书,并共同为山西大学环境人文与灾害治理研究院揭牌。黄桂田还为毛赫、丽萨·布拉迪、大卫·比格斯三位教授颁发“兼职教授”聘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夏明方教授颁发环境人文与灾害治理研究院院长聘书。
夏明方表示,环境人文与灾害治理研究院的成立对加强灾害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探讨建立灾害史研究的历史模型问题,推进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人文和灾害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事灾害治理,需要重新思考天、地、人之间的关系,“环境人文”坚持灾害史与人文要素的融合,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本着“立足山西,心怀华夏,走向世界”的思路,自觉为提升环境人文和灾害治理作出应有的贡献。
沃斯特、毛赫表达了对中国环境史研究合作者的感谢,向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双方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行龙作为环境人文与灾害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的名誉主任,在发言中指出,灾害史发展要密切联系过去、现在和将来,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总结经验,准确把握规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通讯员:黄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