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周正履:品一盏语言香茗中的苦与乐

2025-09-12 13:45:42 来源:未来网

“because”和“so”能不能连用?这个看似简单的语言问题,实则凝聚着数学思维。当语言中的从属连词because与并列连词so相遇时,数学逻辑中的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会给出矛盾的答案,a无法既从属于b同时又与b并列,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Farms produce vegetables,fruits, dairy and livestock…”这句话如何准确、恰当地翻译?数学中的分配律告诉我们a*(b+c+d)=a*b+a*c+a*d,因此“produce”在翻译中遇到不同宾语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含义,于是“农场种植蔬菜和水果,生产乳制品,饲养牲畜”就成了更为合理的翻译结果。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在语言学习的世界里,20余载的教学科研生涯是否会乏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周正履用自己的所知所行给出了答案。在他的语言世界中,不但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会因时而变、因需而变,更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语言研究中碰撞出非凡的“跨界”火花。

28载西电时光:常学常新 常教常喜

当时光之钟的指针拨回到1997年,意气风发的周正履带着外语系(今外国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正式踏入了西电校园。然而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份与西电的缘分至今已经持续了28年。

“在西电读完四年本科后,我成为了班上两名保研的学生之一,接着又在学校读研,因为当时英语师资相对紧缺,毕业后便留校至今。”周正履介绍道。

提到英文教学,周正履可以算得上外国语学院的一名“讲坛老兵”,每年三四百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是常态,早年甚至达到过每年五六百学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整体延续性比较强,英语类专业必修课《综合英语》和《英语写作》两门课周正履一讲就是21年。

“英语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要通过这门语言看世界,并开展相关研究。”周正履在谈及二十余载教学生涯时充满了对这个专业的热爱与期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周正履的课堂上,无论面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都会做出探究性的引导。面对课本上出现的定语从句,形容词修饰副词,或者“he or she”等简单的内容,周正履会以“是定语非定语”“副词+形容词结构中的空间向量”“性别公平语言的生成机制”等为题让学生们课后去查阅资料、探索挖掘,然后撰写研究报告。“以前老师注重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现在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语言的奥秘,大家感到非常受益。”周正履解释道。

正是周正履在课堂上的这些小作业,催生出一个个“科研小课题”,向着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校级项目,甚至省部级项目继续探索。除了研究生,他也带着本科生写论文、发论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本科阶段就让他们尝试一些研究生要做的事情,帮助他们提前进入研究生的角色。这两年,我指导过的本科生中有人凭借发表的论文和优秀的学术背景已经顺利拿到了名校的保研offer。”提到自己的学生,周正履充满欣慰与期许。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了做好教学科研,周正履曾两次到国外访学研修,两次都是带着明确的任务,2014年到美国西密苏里州立大学教授中国文化课程,2018年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进行海外引课。“两校之间有协议,他们的老师来西电当外教,我们过去宣传中国文化,同时跟着二语写作领域的知名教授学习相关课程,回来后我给研究生开设了AdvancedComposition这门课,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邀请这些合作院校的教授来西电进行暑期双创周授课、开讲座。”周正履介绍道。

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外语人才

“注重学语言、习文化、观世界、塑人格,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外语人才。”这是周正履写在一本著作序言中的观点,也是他对于语言学习的本真信念。

正如他一直所坚信的那样,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语言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借助语言而体现,多学一门语言就如同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语言之窗,可以窥见世界的万千气象。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周正履始终高度重视语言学习中人格塑造的作用,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就是他常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2023年6月,当时我正在贵州大学做研究生招生宣传,在手机上看到一个全国性翻译比赛的决赛入围名单,其中汉译英组第一个名字就是我带的研究生白雪。当我联系她时,白雪打算放弃,因为去上海参赛意味着要向实习单位请假,而且食宿交通都需要一笔费用。我当即联系学院申请了经费,带她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参加比赛,结果她在决赛中拿到了汉译英组第一名的好成绩,不仅为自己争得了荣誉,更在全国赛场上为西电赢得了响亮的名声”,周正履介绍道。

经此一役,西电外国语学院的实力再次让全国侧目,主办方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领导主动联系周正履,希望能在翻译与国际传播方面和西电加强合作,共同译写著作,联合申报项目。“当天,国家外文局副局长向我表示祝贺,对西电外国语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表示赞赏,并推荐白雪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发言。白雪以亲身经历论述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青年学子学外语不单单是为了学语言,更要讲好中国故事,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及当天的决赛现场,周正履记忆犹新。

荣耀背后是周正履在静谧悠然的校园内日复一日地带领学生精益科研、追求至臻的锲而不舍与矢志不渝,“学生在读研期间至少写一篇文章,并力争发表。相对于学校毕业要求6选1的标准,我对学生的建议是至少6选3,甚至6选6,我会帮着学生完成这些目标,助力他们下一步的深造和就业”,周正履介绍道。

在专业建设方面,周正履自2019年开始负责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的相关工作后,一方面配合学院积极筹备谋划翻译博士(DTI)专业学位点的申请,另一方面在校院两级统筹联动下,尝试将语言和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学科融合起来,积极探索语言与技术的融合之路。“我现在的研究主要是在翻译这个领域,一些文章和项目融合了语言与安全的相关内容。去年学院获批了两个省级平台,其中一个是陈会林院长牵头,我承担一些具体工作的语言智能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围绕智能技术、大语言模型、语言生成与推理等方面开展研究,把语言和技术融合在一起”,周正履解释道。

“语言学习要下苦功夫,但那是一种乐趣”

20多年来,周正履有个习惯,他始终保持着与学生的密切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有同学提出语言学课程开得有点晚且讲得比较浅,建议赋予语言学更多学时,再讲得深入一些,这样同学们在参加夏令营或考研时知识储备就会更丰富……诸如此类,都是我平时和学生交流而了解到的,这些对于我们修订培养方案、做好学科建设都是很宝贵的建议”,周正履说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周正履培养的优秀学子如今已奔赴四海,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他们中有在高校执教的老师,有在知名企业担当重任的骨干,也有在学术道路上继续深造的学子。最让周正履印象深刻的是他在080112班毕业20年返校日遇到的一位同学,“她当年在西电英语专业学习,如今在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当老师,从事飞行性能与飞行运行控制教学和研究。我想这或许得益于西电外国语学院独特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了相当比例的高等数学、计算机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工科基础课程。设置这些课程的初衷是帮助同学们学习科技英语做好铺垫,却意外地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跨界通道。”提到这些,周正履满是欣慰。

截至目前,周正履已经出版了19本书,包括教材、著作、词典和译著,其中有秦荻辉教授主持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实用英汉技术词典”,也有他自己主持的陕西省出版基金项目“看陕西”丛书,多部教材荣获优秀教材奖。在下一个5年,周正履还有多部作品陆续出版。这其中,有学校的教材立项、图书专著立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委托的译著项目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持续三五年便会有一些体会,整理出来就可以写成书,其中的很多内容来自于教学,同时又服务于教学,这就形成了教学、研究相辅相成的闭环。”满满当当的暑假对周正履来说也是诸多计划中的一个既定部分。这一切,无不源自于他对外语教育事业全情的投入与持久的热爱。

“语言学习要下苦功夫,但那是一种乐趣。”这是周正履为学生赠书时常在扉页上题写的寄语,凝聚着他多年来从事外语教育的真切感悟。“语言学习若不下苦功,就难以掌握和运用;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乐趣,便能渐入佳境,终至融会贯通。”周正履的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语言学习的真谛。(通讯员:王曦

作者: 编辑:郭超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