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工新闻 > 正文

西安工业大学李素馨:绽放青春之花 她始终在路上

2022-04-15 08:48:32 来源:未来网

  砥砺前行的她,总是将挫折转变为前进的动力;笑容灿烂的她,总是带给周围同伴喜悦的心情。付出终有回报,荣誉加身都是努力的印记,她就是西安工业大学2021年十佳大学生之一的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李素馨。

  向着目标,前进前进前进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2018年9月,李素馨与众多小“萌新”一起手握录取通知书,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西安工业大学。步入大学,她立即意识到大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完全不同,没有高考的压力和老师的监督,学习只能靠自己。她比大多数人醒悟的更早——“好好学习”是唯一的真理。李素馨始终将学习知识放在首位,无论多忙,都没耽误学业。学习没有捷径可走。虽然攀登书山之路诸多辛苦,但如将学习视为一段精彩的旅程、一个新世界发现的过程,就能够怀揣梦想、积极乐观的将学习变为终身的事业。提前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遵照执行是李素馨开启每一段学习之旅的钥匙:“从大学开始,做计划就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事情,每晚提前规划好明天要做的事情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李素馨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省赛二等奖等各类荣誉。这些奖项李素馨虽然视若珍宝,但对她而言已成过往。她深知,这些荣誉称号绝对不是只属于她一个人,没有指导老师和团队伙伴的共同努力,她绝不可能走到今天。而她也将会不断努力、砥砺前行,奔赴下一段精彩的旅途。

  热爱为舟,迎难而上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在挑战自己的舒适圈,李素馨也是。她从未满足自己在学业上的成绩,而是选择参加各类学科比赛用汗水谱写青春,用足迹诠释成长,用历练充实自己。面对比赛,她直言:“有的人参加比赛是需要,而我是因为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我会用尽全力把它做好”。

  接触过李素馨的人都会发现,她是一个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女孩,喜欢挑战自我、尝试新鲜的事物,努力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在舍友李梦雅眼中,李素馨是一个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都始终勇往直前的人,任何事也无法阻挡她向前的脚步。

  李素馨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虽然一开始做了大量的准备,但还是因为专业不对口等原因,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有那么一瞬间有想过要放弃,但是看着团队的成员们在苦苦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想想当时决定要参加比赛时的雄心壮志,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在坚持探索实践中,李素馨将理论知识和科学实践相结合,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李素馨曾担任2020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为‘猕’而来”直播助农实践队的队长,该直播间观看人数达673人,获赞35022次,售出300余斤农产品,被央广网、中国青年网等 17 家主流媒体报道,荣获2020年“三下乡”活动“陕西省优秀团队”荣誉(全校仅2个)。曾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铜奖,项目带动留坝县蜂蜜销售额达到500万,带动两村增收120万,130多户贫困户脱贫。

  在乡村实践中磨砺品格、在脱贫战役中砥砺前行,李素馨绽放出新时代西工学子的无限芳华。

  一心向党,不负韶华

  每个优秀的人背后都会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从小喜欢看爱国抗战类的影视作品,耳濡目染之下,一直觉得能够加入党组织非常的光荣”,在谈及她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时,李素馨满眼星光地说:“青年大学生做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我们成长在和平年代,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成长,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赤诚之心,李素馨的前行有了新的方向。作为党支部支委会成员,每周参加“党员进宿舍”朋辈帮扶,关注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生活动态和学习情况。同时,担任2019—2020学年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部长,组织参与志愿服务20余次,带领部门获得团学组织“部门之星”称号。多次参加“关爱空巢老人”、“社区疫情防控”、“关爱特殊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谈起志愿服务,她如数家珍,种种志愿经历在她心里生根发芽,更是萌生了新的想法:“志愿服务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个活动,更是一个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过程。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能‘乐人’”,也能‘乐己’”。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不管多么崎岖不平,我也会始终坚持以德行为底、自强为舱、信仰为杆、使命为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李素馨说道。(通讯员:西安工业大学张萌 张靖唯)

作者: 编辑: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