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从青瓷古韵到千年匠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深度调研之旅

2025-07-08 13:32:39 来源:未来网

近日,来自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青史履痕”社会实践团开启了一场以“青瓷淬艺承古韵,非遗寻踪探匠心”为主题的深度调研之旅。

“青史履痕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访谈传承人以及亲身体验,真实了解非遗项目的传承情况与生存状态,感受传统技艺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理解非遗保护的现实图景,提出青年视角的传承建议,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同时思考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中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希望通过自身唤醒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6月30日下午,实践团队怀揣着对传统非遗文化的热忱与求知欲首站来到了位于宁波鄞州的西江古村,沿着文化走廊深入,走进了著名的千峰越窑青瓷博物馆。

越窑青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进入展馆后,团队成员们仔细观看了从古至今的青瓷精品,通过讲解员和馆内文字的介绍展示,深入了解到了越窑青瓷的发展历史并且见识到了东汉到明清时期涵盖碗、盘、瓶、罐等各类器型的青瓷,每一件器物都是非遗文化的具象载体,无声诉说着千年匠心。古有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青瓷在工艺上更加精益求精,器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繁复。

此次展品不仅展现了越窑青瓷的历史,也呈现出了当代青瓷的创新探索,这次参观让实践团队员们了解了越窑青瓷的兴衰历史、独特的烧制技艺及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引发了团队对非遗技艺如何焕发当代生机的思考。

在参观越窑青瓷之后,实践团抵达了沐青轩青瓷文化园,将参观时的感悟在实践制作中深化。在专业技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开始体验青瓷制造的全过程。从揉泥拉坯到修坯、吹风塑形、装饰,实践团成员在每一个步骤中亲身体验青瓷制作的复杂工艺与匠人精神。

7月1日上午,实践团队第二站来到了鄞州非遗馆。非遗馆内设有5个展示着不同门类的非遗文化专题馆。在馆内,他们系统性地了解了鄞州乃至宁波丰富的非遗资源,重点探访了多个工坊式展厅。金银彩绣的精美绝伦、骨木镶嵌的精巧细致、传统插花的雅致韵味、箍桶技艺的实用智慧、竹编草编的质朴灵动、香包制作的民俗趣味,以及朱金漆木雕的恢弘气派,无不令人惊叹。尤其难得的是,成员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尝试了简单的虎头鞋制作,切身感受到“匠心”二字的分量。

与传承人的深入交流,更让他们了解到坚守的不易与传承的迫切。

7月2日,实践团最后一站来到了位于宁波云龙非遗文化馆的书画装裱非遗技艺工作坊。

当日上午9时30分,实践团通过非遗师傅的指引,实践团开启了生动的技艺讲解课堂。 “书画装裱不仅能保护作品,更是对其艺术价值的二次创作。”传承人这么对实践团说道,随后,传承人拿起装裱工具,结合实际操作步骤,边演示边讲解,详细展示了从托画心、镶料、覆背到砑光、装杆等一道道严谨繁复的工序。

实践团成员目睹了古画在匠人手中如何经过精心修补、装裱,重新焕发光彩的过程,沉浸式感受书画装裱这一古老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在参观与学习中探寻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工作坊也展示了现代装裱材料与技术的创新应用,体现了传统技艺在适应新需求中的生命力。

据介绍,实践团队将继续以青春之名,通过参与非遗传承宣传。他们将带着在甬城的所见所感,走进校园、社区与网络空间,让更多同龄人感受到非遗的魅力。相信在无数青年的接力下,非遗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青年们在这场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伟大征程中,不仅助力非遗焕发新生,更将在与先贤智慧、民族精神的深刻共鸣中,也书写下自己无愧于时代、闪耀着文化自信的成长华章,共同谱写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壮丽新篇。(通讯员:黄振彪

作者: 编辑: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