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探索横坎头村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2025-07-09 09:49:20 来源:未来网

7月7日上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青春研“习”团以“解码红色宁波·智绘青春答卷”为主题,深入走访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并实地考察浙东银行旧址等7处革命遗存,解码党员力量如何在产业转型与文化传承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践行“解码红色宁波·智绘青春答卷”这一实践主题。

横坎头村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核心区,依托红色资源禀赋,将革命历史底蕴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探索出“红色文化赋能+特色产业牵引+党员人才引领”的发展路径。

在横坎头村村委,团队成员采访了该村党委副书记、经济合作社副社长邱民波。

“樱桃能成为致富果,全靠党员先啃硬骨头。”邱民波的感慨源于2018年那场“半山试验”——在传统农业模式中,村民长期依赖水稻种植自给自足,当村民对梁弄樱桃引种心存疑虑时,党员带头流转70亩山地试种,三年后亩产效益突破1.5万元,自此,樱桃种植在横坎头村发展起来,用“看得见的收益”打破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的思维定式。如今300亩樱桃林形成的“采摘经济”,不仅解决了销路难题,更带动了农场收益翻番。

这种“先试先行”的担当同样体现在文旅服务中。一些农家乐、民宿有党员经营户,这些经营场所将革命传统融入服务细节,他们以文明规范的经营理念、热情礼貌的接待方式,将村民的淳朴乡风与红色文化自然融合,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受革命精神的当代传承。这些散布在村巷的“红色服务点”,无需数据佐证,仅凭游客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便已成为横坎头村红色基因活态传承的生动注脚。

团队的脚步穿梭于浙东银行旧址的石库门、新华社浙东分社的老墙垣间,在浙东行政公署旧址的木构栋梁、中共浙东区委旧址的青石板路……每一处红色遗存都在诉说革命荣光,也印证着对红色资源保护的努力。

2014年是横坎头村红色资源保护的关键节点。当抗日根据地旧址群部分建筑濒临倒塌时,党员带头完成村民迁移与修缮统筹,对浙东行政公署、浙东银行等旧址实施“修旧如旧”工程,保留战时建筑的糯米灰浆工艺与木结构原真性。如今这些旧址构成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已成为解读革命历史的“活教材”,此地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批次,旅客七八十万人次。

从“护好老物件”到“讲活新故事”,党员们串起“保护—活化—传承”的链条:金库暗格成了“时光胶囊”,油印机化身“互动教具”,就连旧居的煤油灯影里,都藏着新时代的振兴絮语。这恰是“八八战略”在乡土的生动注脚——像守护绿水青山般留存历史肌理,又循着金山银山的脉络,让红色血脉在活化中奔涌成发展动能。此次前来调研的团队成员穿行其间,分明听见历史在呼吸:暗格的讲解声、油印机的转动声,成为大家今后进宿舍、进教师宣讲的生动素材。

从70亩樱桃试验田到红色旧址群的修缮,从互动式研学项目的开发到AI技术构想,横坎头村的每一步突破,都印刻着“党员先上”的精神密码,给当代大学生们以思想启迪。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当下,这片红色热土正以“党建红”引领“产业绿”,为革命老区的共同富裕之路树起鲜明标杆,也激发起当代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通讯员:金慧燕

作者: 编辑:耿玥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