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需求导向、交叉赋能、产教共生:新时代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转型发展的新范式

2025-09-22 11:05:29 来源:未来网

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获“人才培养模式走在应用型高校前列”“专业建设水平居同类型高校前列”的评价。这所原隶属中国石化集团、2000年划转北京市管理的高校,以“需求导向、交叉赋能、产教共生”实践,破解行业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发展难题。

一、以学科专业的结构重构,求解转型“时代命题”

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将学科专业转型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中心任务,积极构建“发展需求调研—学校顶层设计—专业主动响应—资源精准匹配”的动态调整机制。基于首都产业需求、生源报考意愿、毕业生就业质量等多维数据模型,停招14个契合度低的传统专业,新增19个首都产业发展急需新专业,推动传统化工类、机械类等6大系列学科专业升级。

目前,学校7个学科专业集群蔚然成型,80%毕业生留京,70%专业对口就业,其中40%的毕业生进入高精尖产业领域,显著高于北京市属高校平均水平,用数据印证了“专业供给与区域需求同频共振”的转型成效。

图1 适应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

二、以专业课程的交叉赋能,锻造发展“人才引擎”

学校敏锐把握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趋势,创新实施“+人工智能”、“+安全应急”和“+绿色低碳”战略,构建起“学科交叉、专业复合、课程融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搭建了医药化工与装备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开设“低空技术与管理”“智能感知工程”等8个前沿微专业,探索“主专业+微专业”培养模式。新增185门跨学科课程,出版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200余部,牵头建设北京市《人工智能导论》应用案例库,连续主办三届全国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打造致远新工科、中法班、中德班等特色实验班培育交叉复合型人才。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连续五年跟踪调查显示,毕业五年后学生平均月收入显著领先同类院校2000元以上。

图2 服务北京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医药化工与装备新兴交叉学科平台

三、以产教共生,构筑协同育人“生态强极”

学校以开放办学汇聚校、企、政、行多方资源,构建起“四元联动、共生共赢”的协同育人新生态:与企业共建9个产业学院,2024年校企联合开发课程131门、教材34部。联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制定地方标准20余项。携手顶尖行业协会共建25个高水平实习实训与职业认证基地,学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95%。

图3 大力推进“一专业集群一产业学院建设”

学校转型经验辐射广泛,北京市委常委于英杰来校调研时对学校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学校坚持走好当前正确的转型发展之路,全面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截至目前,共有常州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50余所高校来校交流经验。学校的教学成果形成显著标杆效应,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北石化方案”。(作者罗学科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院长)

作者: 编辑:耿玥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5711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