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24年十大新闻

2025-01-21 08:47:23 来源:未来网

编者按: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大考年。一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校师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砥砺深耕、奋楫笃行,各项工作取得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学校党委工作部汇总编撰了2024年度十大综合新闻,旨在与广大师生校友共同回顾过去一年学校发展历程和重要创举,鼓舞大家继续凝心聚力、接续奋斗!

学校胜利召开第三次党代会

科学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1月15日—16日,中国共产党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吹响奋进新征程的号角。第三次党代会是学校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第三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第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全面总结回顾了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科学擘画了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面向未来提出了八个“新突破”实现路径,实施党建引领“八大工程”主要任务指标。大会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极大激发了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提振了广大干部的精气神,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持续推动党建思政工作取得实绩实效

学校党委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印发《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关于在全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细化实施12项重点任务,依托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形式开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扎实做好党建“双创”培育建设工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学校党委入选第四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建设单位,1个基层党总支和1个党支部分别入选第四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2个基层党支部分别获评陕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入选第三批陕西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通过考核验收。获“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4人荣获陕西高校思政课大练兵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称号,获评陕西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新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5个,获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一流课程1门。立项校级辅导员思政工作课题15项。验收通过校级党建与思政课题30项,网络思政8项。抓基层、强基础、利长远作用凸显。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顺利完成

2024年10月14日至11月7日,教育部专家组采取线上与入校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经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差异化的办学定位,坚守中华传统医学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方向,提出了“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54321”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努力办好大学,为企业行业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使命担当,为行业企业培养了12万余名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学校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团结进取,全体教职工爱校敬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值得肯定的亮点和特色:一是学校发挥党建引领,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二是依托步长制药集团优势,打造医药+学科专业体系;三是构建“一体两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四是构建“三学四季”服务模式;五是着力打造六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合力育人效应显现。同时,专家组就学校存在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和改进建议。

落实“三结合、五赋能”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教育教学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董事长、校长赵超教授提出的“三结合、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推进教育与培训结合、专业与职业结合、实习与就业结合,赋能学生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商业意识和新科技能的提升,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2024年新增口腔医学技术、药物经济与管理、数字媒体技术3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中药学2个高职专业。获批教育部“在线开放课程/MOOC教学”优秀案例1个,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1个,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第十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中医药暨珠宝文化”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个。推荐参加国家级一流课程评审3门,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本科非毕业班学生发表论文85篇,专升本录取率73.49%,考取硕士研究生48人,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9项、校级教学团队立项16个、校级教学名师4人,立项校级一流课程40门,成功举办第二届实践教学成果展。在2024年校友会排名中,学校跻身中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行列,中药学迈入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个专业入选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等11个专业入围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

有组织科研开创新局面

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学校深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有组织科研,各项科研项目获批数量和科研经费到账稳步增长。学校在“基于实力评价的2024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全国第25位、陕西省民办高校(含转设独立学院)第2位,科研竞争力层级保持为A(即前5%-10%);获批厅局级以上纵向项目73项,授权专利51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发表核心论文226篇,出版著作4部,荣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6项,均创近年新高;获批陕西省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团队1个、陕西省决策咨询委研究基地1个、西安市科技局新型智库1个、咸阳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全年共签订横向科技项目合同500多项,科技经费到账超过6400余万元;立项校级科研项目70项,其中一般项目40项、首次设立自筹项目30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立项6个;深入开展“科研反哺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征集案例105项,遴选出典型案例48件,评选出优秀典型案例24件,编辑出版《优秀典型案例汇编》2部。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新模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将人才引进和培养视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全年共引进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7人,博士学位教师12人,具有企业背景教师35人,专职教师122人,专职辅导员20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支持教师攻读博士37人。晋升教授2人,副教授40人,讲师36人,认定助教253人,助理工程师14人,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在“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三等奖2项、优胜奖1项。在“第六届陕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讲课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学校获团体三等奖。2人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五一巾帼标兵”,2个团队分别荣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五一巾帼标兵岗”和“模范职工小家”,“唐文强分子影像与药物合成创新工作室”被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命名为“省级创新工作室”。学校连续两年被西咸新区评为“诚信用工A级单位”。

学科科技竞赛获奖取得新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学校持续强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强”激励机制,完善校、省、国三级学科科技竞赛体系,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学校成功承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陕西赛区金奖项目训练营和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赛,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全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科技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6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20项,获奖总数较2023年提升27%。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全国总决赛国家级铜奖5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9项、铜奖17项,取得历史性突破。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银奖1项,铜奖4项。在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获省级银奖2项,铜奖12项。在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54项。在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在首届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3项、优秀奖5项。立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立项79项。入驻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项目26个,孵化注册企业3家。育人效果和学生能力提升成绩显著。

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坚实有力

赋能学生成长卓有成效

学校持续深化“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五支”队伍进社区,不断完善“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模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校荣获省级资助工作、征兵工作“先进集体”。获评全省第一届民校生心理专业委员会“优秀秘书长单位”,当选全省第二届民校生心理专业委员会“轮值主任委员单位”。学校获2024年省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2个团队获得“省级优秀团队”,2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级先进个人”。步长志愿者服务队被西咸新区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之星”,1名学生获评“陕西省自强之星”,60名学生获评省级优秀毕业生、学生干部,629名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心理育人工作获批省级奖项9项,学生组织申报的“文以载道”志愿服务队、“燎原”之势志愿服务队等3个项目分别成功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2024年全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团、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推行开展“三个支部”建设,培育校级样板团支部14个、学风示范团支部13个、活力团支部16个,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服务学生身心发展。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6.81%。

深入开展交流合作

开放办学格局更加完善

学校持续搭建高水平、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增强对外开放办学能力,国际交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2024年学校分别与吉尔吉斯国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医科大学、马来西亚敦阿都拉萨大学(UNIRAZAK)、马来西亚UNIMY大学与马来西亚文德学院、新加坡南洋管理学院、泰国格乐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新加坡培根国际学院、英国东伦敦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大学等国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高水平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派遣33名教师前往UNIRAZAK大学深造,8名教师前往3所合作院校进行课程交流,组织50名师生赴泰国、新加坡开展访学、研学活动,32名学生赴英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留学,进一步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学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稳步推进,西腾数字艺术现代产业学院正式招生,步长中药现代产业学院与企业共授实践课程、共编教材、共培师资、共培项目,用友新道数智财务现代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同合作面向学生、面向教师、面向社会开展实习实训、教师培训、项目培育等。学校与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榆林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和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努力拓宽学校办学空间,双向赋能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第六届“传承与创新—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论坛”和“第七届西咸发展论坛”等学术会议。

强化民生服务保障

师生学习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学校深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董事会高度重视环境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总投资6亿元建设东校区,目前工程进展已到尾声,一期建设工程将在春季学期投入使用;2024年总投资1.27亿元,建成学生服务中心、东校区田径运动场并投入使用;改造学生阅读空间、新增阅览座位480余个,完成学生“一站式”社区建设3个,南校区体育场整体翻新等教学设施和育人环境提升等民生项目共计15项。先后完成步长体育馆外立面装饰改造,步长西路沥青路面的铺设,南北东三校区道路美化,南北校区9600㎡草坪铺设,南北校区人行道改造及教学楼内墙面和教室粉刷翻新,学生公寓环境提升改造。积极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一网通办”融合门户成效凸显,数字治理跑出了减负增效“加速度”,学校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数字校园达标校。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对四栋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顺利通过省级“平安校园”复审验收。不断加强校医院软硬件建设,扩充医护人员队伍,努力保障师生健康,用师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极大提升了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展望2025,商院人满怀希望和期待,携手并进,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服务“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中,展现商院担当,在回答“强国建设,商院何为”中贡献力量!(通讯员:钟亚琼

作者: 编辑: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