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宁德师范学院紧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精心策划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八个一”系列活动。从9月至10月,一场场浸润心灵的精神洗礼在校园内外生动展开,全校师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共同谱写了一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时代乐章。
思政铸魂: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一首歌、一个故事、一节课、一封家书、一部情景剧”——9月23日,这堂别开生面的“传承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大思政课,以多维艺术形式构建起立体化的思政课堂。当《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响彻图书馆报告厅,当抗战家书的字字箴言叩击心扉,当情景剧里革命先辈的身影在舞台上重现,师生们仿佛穿越历史硝烟,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抗战精神的永恒价值。这种将艺术感染力与理论深度有机融合的教学创新,让思政课堂真正成为培根铸魂的“主阵地”。

文化润心:以笔墨丹青镌刻民族记忆
学校同期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书法展上,近百幅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或遒劲有力,或飘逸洒脱,将对联中堂的传统形制与抗战诗词的现代表达完美结合。而国家图书馆“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前,中国共产党抗战宣言、战斗纪实、战士家书、抗战文艺作品等珍贵史料,无声诉说着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壮阔历程。这些文化展陈犹如一座座“立体的教科书”,让师生在字里行间触摸民族脊梁的坚韧,感悟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

实践育人: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使命
10月28日,宁师学子走进闽东畲族博物馆,馆长雷志华以详实的史料回顾闽东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这场“场馆里的思政课”,通过实物见证与口述历史,将抽象的革命精神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历史现场;10月29日,“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班和“读书社”学员赴霍童桃花溪等革命旧址开展实践研学,学员们在百丈岩的峭壁间感受英雄气概,在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陈列馆和暴动旧址的文物前对话历史,这种“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春血脉。
创新赋能: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
如何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学校给出了创新答案:迎新晚会上,地方红色资源与现代艺术形式碰撞出绚丽火花;网络空间里,60余件微视频、音频、摄影作品掀起青春创作热潮;红色影院中,《志愿军》《1921》等经典影片让历史镜鉴直抵人心;图书馆报告厅内,烈士家属深情讲述蔡威烈士投身红军无线电侦察的峥嵘岁月和陈祥榕烈士从宁德少年到喀喇昆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壮举,让红色基因在宁师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据介绍,从课堂到场馆,从笔端到云端,从历史到现实,此次“八个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学校推动思政教育守正创新、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生动缩影。学校将持续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转化为激扬青春、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祁燕苹)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5711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