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师大新闻 > 正文

首都师范大学完成师范生“学习-服务-研究”贯通式教育实践活动

2023-07-19 08:52:56 来源:未来网

  7月11-15日,首都师范大学服务“双减”课程团队师生代表走进河北涞源开展了“学习-服务-研究”贯通式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小娟,校长助理江河,教师教育中心主任王海燕、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婴,以及来自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化学系、外国语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等不同专业约40名师生参加活动。

  活动三大主题:一是追寻红色印记,缅怀革命先烈。师生们分别参观了黄土岭战役遗址、白求恩手术室展馆、涞源抗战展览馆等红色纪念地,以悼念仪式和向英烈敬献花篮,缅怀英雄,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二是服务京津冀,支教下乡促提升。李小娟等教师与涞源县县长王燕、教体局局长梁毅等领导座谈;师生团队在涞源县二中展开支教服务,王海燕和教师教育学院黄燕宁为老师做了题为《课程理解与学校实践》和《项目式学习及其应用》的专题讲座;多院系学生团队为涞源二中初一、初二年级120名同学提供了7门素质拓展主题课程,即《思维拓展——毛里求斯岛的悬案》《奇妙的自然世界》《“创造”我的世界:3D打印》《一日环游——西班牙人日常说点啥》《坐标系的前世今生》《神奇的美食-分子料理》星空饮料、《英语经典传奇之纳尼亚传奇》,并在课后与学生、教师做了访谈交流,对农村初中教育有了更真切的体验。三是野外研学实践丰富跨界学习新体验。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合作开展了在涞源十瀑峡和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野外地质学习。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王均平现场上课,就山体形成、地质地貌演化历史、峰林形成过程、叠层石发育、地层中遗留的地震活动痕迹、燧石条带的形成发育、沥青质白云岩的形成过程以及气候对于生物、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在对话、质疑和触摸中开展地理实践学习,拓展跨学科专业素养。

  

  

  活动呈现学习、服务、研究有机贯通,服务社会与自身学习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特色,正如李小娟在总结时中引用白求恩大夫的话勉励大家:白求恩大夫说“我要做更大的贡献”,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更应当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为区域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据介绍,未来,学校将协同更多单位、院系与更多中小学合作,将师范生能力培养与服务基础教育有机融通,奋力实现学校攀登计划。(通讯员:首都师范大学 王均平 杜娟)

作者: 编辑:高富灿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