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奋力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机电答卷。
3年来,学校9大提升行动38个专项任务逐步落实、落细、落地,各项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锻造党建标杆。学校2个党支部被选树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入选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3个二级学院党总支、10个二级学院党支部、2个“双带头人”工作室选树为省委教育工委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2个党支部被选树为省委教育工委“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厚植思政根基。学校深耕思政教育,筑牢新时代理工类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根基,打造“红色机电”品牌。开设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分课堂、组建“红色螺号”宣讲团、举办“机电先声”讲座及“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思政课实践教学汇报演出”活动。思政教师荣获省级及以上教学奖项18项。“德技并修 技能报国”一体化职教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入选省级实践教学项目,机械工程学院跻身省级立德树人改革试点,马院作品在第八届全国高校思政课展示活动中荣获佳绩。学校还探索出“一核两翼三级四平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机制,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力乡村振兴。学校积极探索“1+4”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促振兴,实施产业振兴、教育振兴、消费振兴、技能振兴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治理,先后派出驻村工作队员23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援建独家中寨和吉居坡上寨两个篮球场和独家小学运动场。为独家村种植茶树600余亩。开展国学进课堂、送教入门等活动,选优配强驻村队员,近年来获县级及以上各类表彰11人次,获省级表彰2人次。
聚焦五育并举。学校秉持“五育并举”理念,深度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精心营造全面育人的优良生态,把体育作为撬动五育融合的有力杠杆,积极推行体质健康优良证书制度,通过体育综合改革,成为高职唯一连续两年入选省体育试点校。学校身体倍儿棒证书获得社会广泛赞誉,引领校园新风尚,助推高质量发展。
推动数字塑校。2023年5月,入选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学校贯彻“数字塑校”战略,通过“智算中心建设项目”和“AI课程建设项目”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建设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实现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数据标准,推进智慧化应用场景的集成;举办“人工智能2.0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技术创新与教学创新变革”教研活动,邀请专家讲座,提升教师对AI技术的理解;建设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等虚拟仿真实训室,集教学、培训、科研、竞赛等功能于一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强化教育教改。学校立项培育教学项目共121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国家级三等奖2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在线精品开放课程获省级立项6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立项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项,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批云南省“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4本,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25项、省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2项。
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多家企事业在产教融合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资源混合、人才共育。校企合作开发32门飞机维修类课程,校企共建5门飞机维修类课程资源库课程,培养学生1168(含在校生)。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成立民航技术产业学院。2023年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组建行业性和区域性产教融合集团,联合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港翊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云南省民航维修产教融合共同体,并开展实体化运作。
铸强科创引擎。获批建设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及科研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教育厅智能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工程研究中心及云南省教育厅工业母机基础部件高精度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获教育厅培育立项。持续建设3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学校培育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6个。申报省哲社、省教科规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省部级课题8项、地厅级35项。近年来获专利授权14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科研项目2项。云南省先进装备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基金2项。
推进人才强校。学校依托“双高”建设契机,建成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4个;柔性引进国家技能大师4名,培养省级“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首席技师3名,教育专项4名;获“全国模范教师”1名,获“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名匠”培养对象1名,引培博士15名,引进银龄教师9名,其中4人为企业技术技能型教师,重点专业群“双师型”教师比例79.66%,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比例55.74%。培养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对象1名、建设云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建设数控技术专业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锤炼青春匠心。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学生发展指标。学生在国省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40余项、省部级奖项160余项。获云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省级决赛中获1金2铜。9名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自强之星”,10名学生获全国铁路优秀共青团表彰,1名学生被评为“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2名学生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大学生”,1名学生入选《人民日报》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加强国际合作。学校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化职教体系。牵头研发《老挝职业教育国家标准》获老挝教育与体育部认证并纳入国家职教体系,“中老机电人才培养项目”获澜湄职教联盟优秀案例。建成南亚东南亚安全生产国际合作中心,承接“中缅”万千百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为越南中资企业开展“互联网+技能”线上培训,累计完成2000人次培训课程。与爱尔兰大西洋理工合作办学项目实现招生,在老挝、菲律宾建成“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持续扩大“留学机电”品牌影响力,已招收9个国家300余名留学生。
站在三年行动计划收官节点,该校将以“双升”“双提”为战略牵引,勇担“技能强国”使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助推学校顺利转型升级,实现长远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出贡献。(通讯员: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