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由重庆市委网信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指导,华龙网集团主办的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西南政法大学。
本次活动旨在汇聚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庆力量,聚焦西南政法大学在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打造新型政法学科集群,服务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与法治中国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与责任担当,通过全媒体视角开展全方位报道。
签约仪式。周涛 摄
从签约台到大舞台
“追光”思政课穿越时空
5月20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学·开州区校地合作签约仪式暨《追光——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校地共建大思政课》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举行。开州区委书记蒲彬彬,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市教委宣教处、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西南政法大学有关负责人、开州区有关区领导出席活动。40余家全国主流网络媒体见证双方签约,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文化共建、教育共促、传媒共融、事业共进四个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打造全市首个革命文化传承与弘扬校地共建合作典范项目。
签约仪式后,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追光——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校地共建大思政课》。以刘伯承元帅6件文物为载体,融合情景演绎、数字影像等多元形式,通过青年学生、亲属视角,再现其革命历程,构建沉浸式课堂,实现跨时空红色精神传承。
非遗表演。周涛 摄
毓秀湖的文化微风轻拂校园,在笃行楼前的林荫道,一场别开生面的“毓秀微风润校园”文化活动也在精彩上演。西南政法大学致力于打造“毓秀微风润校园”品牌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美遇学堂雅韵西政”非遗课堂、传统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本次活动带来了开州民歌、糖画、瑞兽金狮等非遗展演,这也是开州区传统非遗首次走进高校展演。糖画师傅以金黄糖浆绘制各网络媒体的平台logo,引得媒体团纷纷合影打卡。据了解,“美遇学堂”目前累计开展活动16期,覆盖师生1000余人次,未来将持续引入蜀绣、川剧变脸等巴渝特色非遗项目,让千年文脉在青春校园焕发新生机。
在活动现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还精心布置了文化安全宣讲展台,以“青春之声”传递国家安全理念,通过“国安飞行棋”等互动游戏,吸引了众多师生围观。从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从抵御文化入侵到坚定文化自信,宣讲团成员用生动案例和趣味讲解,让师生解锁文化安全知识。据了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自成立以来,设立重庆市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党支部,着力打造“强党性的宣讲团”;“学”“研”“宣”一体化推进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打造“书香里的宣讲团”“行走中的宣讲团”“网络中的宣讲团”,做亮做强“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国家安全教育品牌。
从国家安全到对外法治
法治智库“淬炼”时代担当
随后,媒体团实地走访学校国家安全学院、立法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全面了解该校在法治人才培养、国家安全教育、检察理论研究及涉外法治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建设成果。
在国家安全学院,媒体团了解到学校开展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等情况。学院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产出了系列标志性成果。“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研究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获批“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700余项;编写国家安全系列丛书10余部;组织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现有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国家安全风险智慧监测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科研智库平台。成立于2019年的全国首个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开展“七进”活动800余场,获得权威媒体报道180余次,打造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宣讲团育人样板。
在立法研究院,媒体团深入了解了西南政法大学在立法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实践。从周应德、金平、杨怀英等老一辈法学家为新中国立法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做出开创性贡献,到新时代西政学者参与《民法典》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研究等国家立法工程,西南政法大学持续发挥法学专业传统优势,统筹立法人才资源,推动一代代学者接力服务国家立法。西南政法大学创建全国高校首个实体化立法研究院,以专业平台建设为依托,开展多形式立法研究活动,创建《地方立法蓝皮书》等一系列学术品牌,搭建立法学术沙龙等多元化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新型高端智库作用,先后获批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网信办立法联系点,理论研究成果居于全国前列,服务立法实践水平获得高度评价。
在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媒体团了解到中心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在刑事检察领域的实践创新与理论突破。中心的前身,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2019年,被授予“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研究基地”称号。中心秉持“刑事一体化”理念,积极促进检校合作,开展理论研究、就业指导、人员互派交流等活动,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系统构建中国特色检察理论体系,中心还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讲座,以及针对疑难案件开展专家论证会等方式积极推进全面社会服务,彰显了西政作为重点政法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在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媒体团了解到中心开展涉外法治研究与人才培养等工作情况。中心于2010年由中国法学会依托西南政法大学设立,整合了中国与东盟法律法学资源,聚焦东盟等“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家,是一个集法律研究、法治人才培养、国际传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智库机构。目前,中心已成为涉东盟法学研究领域领军式平台,拥有国内层次最高、覆盖最广的东盟国家法律法学资源,聘请100余名东盟国家咨询委员和客座研究员,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法律法学组织建立合作交流关系,订单式培养东盟高端法治人才,创办《中国-东盟法律评论》,创设“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法律数据库及查明服务平台,为中国-东盟各界提供法律查明及咨询服务。
从集体婚礼到厨王争霸
法治浪漫“烩”出人间烟火
在这个充满爱意与温度的“520”特别日子里,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家中央及地方主流网络媒体的知名教育主编、编辑记者们最后一站探班“520·爱在西政”·“烹”然心动校友厨王争霸赛现场,见证法条与炊烟的奇妙碰撞。在“校友厨王争霸赛”现场,媒体团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对决。从集体婚礼到厨艺比拼,西政5・20系列活动再度刷新“法治浪漫”的打开方式,让“心怀法治情”的精神底色与“脚沾人间味”的生活气息在校园里激荡出独特的青春共鸣。
2024年“520·爱在西政”·校友集体婚礼现场。
据悉,每年5月20日,西南政法大学校园内总会洋溢着别样的温情。“520·爱在西政”校友文化品牌活动,已成为西政人专属的浪漫约定。这项始于2021年的特色活动,通过校友集体婚礼、草坪音乐会、景观打卡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校友文化与校园文化交相辉映,联结校友与母校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