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电新闻 > 正文

​暖心迎新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700余名2025级本科生入学报到

2025-08-25 09:44:13 来源:未来网

8月23日至24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迎来57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2025级本科新生。怀着对电子信息领域的憧憬与热爱,这批新的“西电人”即将在这里追寻梦想,书写青春华章。

为全力做好新生入学工作,该校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实施“信息互通”“服务贯通”“情感融通”“未来联通”的“四通护航”迎新模式,以“四通”让新生“融得快、住得好、学得深、走得远”。

8月24日上午,学校党委书记任小龙、校长高新波分别到南校区东门迎新现场和新生宿舍,仔细了解迎新工作进展、新生报到情况及各项服务配套措施落实情况,与新生和家长们亲切交流,细致询问报到办理流程、住宿生活安排以及初入校园的感受体验。同时,慰问迎新一线的师生员工,向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沿着新生入校路径,任小龙一行来到新生书院学生公寓,查看了新生接待一站式服务点及人脸识别报到系统、宿舍钥匙智能柜等智慧迎新工作点,了解新生军训工作准备进展。并在“绿色通道”办理现场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资助大礼包”,参观了学生科技作品宣传展览。

任小龙、高新波一行走进新生宿舍,与新生和家长深入交流,了解大家对校园环境的印象和大学生活规划,勉励同学们要尽快融入校园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校成长电子档案等优质资源,在求学路上多读书、勤思考、广参与,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实自己的大学四年。

随后,任小龙为独立报到的新生代表颁发“新生报到奖”。这是学校连续6年为独立报到的新生颁发奖状,旨在进一步激励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鼓励新生独立报到。据悉,今年共有2000余名新生申请了此项荣誉。

今年,共有24位新生在报到日过生日。学校在书院举办了集体生日会,任小龙为同学们送上生日礼物和祝福寄语,勉励他们以此为契机,将小我融入大我,书写青春奋斗新篇章。

信息互通赋能高效迎新模式

2分钟,是学生今天报到所需的时间。在收到西电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新生便可按照《本科新生入学须知》的提示,提前完成资助政策宣讲、信息采集等报到手续并获知自己的宿舍和床位号,到校只需人脸识别,在智能柜领取宿舍钥匙后便可完成报到。

“无感化”正成为这几年智能迎新工作的关键词。复杂的系统默默运转,行云流水的报到过程让新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信息互通让学生无需在多个窗口间奔波,也无需反复出示各种证明材料,真正做到了“轻装上阵”。

学工处相关工作人员提到,今年迎新,学校仍然贯穿一站式、智慧化的主线,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学科优势,通过“学在西电”手机小程序,做到“录取即联系”。

走进各公寓大厅,智慧大屏实时显示着报到数据:截至中午12时,全校新生报到率已达96%,不少同学感慨,感觉报到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自然。实现了从“让学生适应流程”转向“让流程服务学生”。

服务贯通构建全程保障体系

出地铁口50米,便是西电迎新服务的起点。去年,西电科大南校区·未来之瞳站正式开通,今年,学校首次在地铁口设立迎新服务点。新生们拖着行李箱刚走出地铁闸机,便能看到身着XDU文化衫的志愿者们热情地迎上前来,主动提供报到咨询、行李搬运等服务。

通信工程学院的雷锦鹏是这次地铁口的志愿者之一,“我们在地铁站迎新,可以让同学们一出站就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已经帮助几位新生搬运了行李。这个距离校门最近的“迎新第一站”,配合遍布校园的学生志愿者,共同构建起了全方位、零距离的迎新服务体系。

为了确保迎新服务的全覆盖,考虑到高年级同学尚未正式开学,学校提前谋划,征集了1000名学生党员提前返校投身迎新一线。他们不仅活跃在地铁口,更遍布校园各个角落——从宿舍楼下到食堂门口,从办事大厅到各公寓楼报到点。来自人文学院的志愿者涂雨旸说,“我曾受益于学姐学长的帮助,如今也希望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学弟学妹们服务,也是在传承西电的优良传统。”

情感融通营造暖心入学氛围

为帮助新生快速融入集体、建立归属感,让家长与新生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成绩等,学校组织了校园开放日,开放校史馆、博物馆、体育馆、AI教育中心等地点供大家参观。各学院也积极开展新生家长见面会,让新生和家长对专业有更详细的了解。同学们报到后,新生导师、领航学长也会积极对接,与新生分享学习生活经验,并带领新生了解校园。

今天还是学校原创红色校史话剧《从延安走来》的首场公演暨迎新专场演出。新生和家长可以观看话剧,以此为窗口,了解西电的红色办学历史,上好新生校史第一课。

一名来自江苏的新生家长说,“孩子来一千公里外的西安上学,心中有很多不舍与担心,但今天参观了学校,看到老师和志愿者们这么用心,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心里踏实多了。”

未来联通锚定学业发展航向

今年,新生书院继续开展“伴·导·体”活动,邀请新生导师,围绕学科发展、学院情况、大学规划等方面举行见面交流会。通信工程学院张顺作为今年的新生导师,在交流会开始之时便被围得“水泄不通”。新生与家长们热情高涨,提问声与讨论声此起彼伏。

交流会后,他说:“我做新生导师几年,逐渐感受到新生导师制愈发成熟,更加贴近学生,交流的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作为导师,我们可以在学生入学之际,就帮助他们认识到将来行业需要什么,帮助他们直观地感知自己所学的专业将如何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相连接,从而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尽早明确学习方向和发展目标。”对于今年新生,张顺谈到,现在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信息的获取也更为全面,希望在大学四年中,同学们可以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讯员:唐羽琴 贾元晰李新悦)

作者: 编辑:郭超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