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宁德师范学院以“传承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上演了一堂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大思政课,通过“一首歌、一个故事、一节课、一封家书、一部情景剧”的创新形式,串联起看、听、诵、唱、悟等多维体验,让师生在沉浸式思政课堂中传承红色基因,在缅怀先烈中坚定报国之志。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在林东波教授的指挥下唱响《保卫黄河》,多声部轮唱、各声部交替推进如黄河奔涌,激昂的旋律在报告厅内回荡,全场师生不约而同加入合唱,唱出了对抗战岁月的深切铭记、对抗日英烈的崇高敬意,更唱响了新时代青年的热血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游国斌教授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字史料为引,深情讲述闽东儿女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从“国共和谈,共御外侮”到“北上抗日,征战南北”,再到“社会各界,同仇敌忾”,三个篇章层层递进,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鲜活呈现。台下师生凝神倾听,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深刻体悟到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筑就民族脊梁的崇高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利杰博士从史料出发,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重大命题。他结合随处可见的历史知识,引导师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凝聚起全民族的向心力,成为引领抗战走向胜利的坚强核心。
在“家书里的思政课”环节,学校“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深情诵读了抗战家书,字里行间既有“捐躯赴国难”的慷慨,也有“家书抵万金”的柔情。师生们在动情的家书中,感受抗战英雄们的侠骨铮铮、铁血柔情,感悟最真切的家国情怀。
基于“一二·九”运动改编的情景剧中,“穿越者”与历史对话,青春热血与时代使命交织,重现1935年青年学子救亡图存的壮志豪情,台下时不时响起掌声——这不仅是一堂历史课,更是一堂关于责任与传承的生动教育。
本场大思政课在全场合唱《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这是该校推动思政教育创新的一次尝试、一个缩影,通过艺术感染、史料解读、情感共鸣与实践演绎的有机融合,将思政课从“教室小课堂”延伸至“校园大课堂”,从“平面讲述”转向“立体感知”。整堂课下来,师生情绪随课堂节奏起伏,时而眼含热泪,时而掌声阵阵,时而齐声高歌。课后,许多学生感慨:“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同学们不仅系统学习了抗战历史,更深刻领悟到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爱国热情与历史责任感被进一步点燃。
学校全体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全校思政课教师和各学院学生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学生、青马班读书社全体成员等450余人参加大思政课。(通讯员:祁燕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