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5)》正式发布,这是麦可思连续第三年发布的高等教育趋势报告。
报告指出,在社会经济发展及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迎来重大调整。为了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一批专业被新增、撤销。据统计,近十年新增专业近2万个,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以新增760个居首(不含二学位);撤销专业数量也从2014年的67个增长至2023年的1628个,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撤销数量(158个)最多。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并融入社会各领域,一批职业率先受其冲击,翻译、“码农”首当其冲,相关专业不得不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路径。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素养培养也被提到新的高度,许多顶尖高校已将其列为必修课。
与此同时,新生人口的持续下降给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生源减少已开始冲击学前教学阶段。教育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近三年幼儿园数量减少了7%,在园人数减少了15%。尽管小学阶段暂未受影响,但此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小学在学规模在2023年已达峰”,从数据来看,小学学校数量也在减少。生源减少将接连冲击各类学校,许多师范院校已行动起来,积极探寻破局发展之路。
中国高教趋势事件具体如下——
大规模专业调整潮来袭
近10年我国本科专业调整范围不断扩大,力度不断增强。从新增专业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是增设热门,但从近年增设情况来看,增速已明显放缓;撤销专业数量不断增加(仅2019年同比下降),2023年撤销专业数量(1628个)是十年前(2014年为67个)的24倍之多,其中设计类专业领跑撤销榜。
AI冲击就业 翻译、“码农”首当其冲
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市场形成冲击,也促使高校主动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发展新方向。外语、计算机类专业,率先直面挑战。
人工智能成必修
人工智能浪潮汹涌而至,大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更是高等教育体系主动拥抱变革、塑造未来的必然路径。国内顶尖高校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率先行动,将人工智能纳入通识或必修课行列。
报告同时指出,放眼全球,AI正在加速颠覆传统的高校教学。美国数字教育委员会(Digital Education Council)2024年所做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美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但另一机构的调查显示,在被访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中,只有1/5的人认为他们的大学已做好准备应对AI对大学的影响。因此加强师生AI素养培养是当务之急。
另外,因全球多国合力的推动,以绿色教育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也逐成高教发展趋势。世界高教趋势事件具体如下——
AI颠覆高校教学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正在被AI颠覆。除了AI导师,一些高校还建立了自己的AI平台,允许教职员工创建定制的聊天机器人和其他AI工具,以为其研究、教学和校园内的其他活动提供支持。包括计算机、公共卫生、人文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在教学中也加强了对学生AI素养的培养。
大力推动就业高回报课程
高等教育加大了对就业高回报课程的投入。一方面,加强了对学术项目和课程的就业表现审查,以决定是否继续投入更多;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新的符合学生兴趣且投资回报高的非传统学术项目和课程,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绿色教育成高教发展趋势
当可持续发展成全球共识,相关素养和能力也一跃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事项,被提上日程。(策划:赵莹 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