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行动,从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加强科学与文化素质培养、强化体美劳教育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旨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在学科结构上的变化,正与这一政策导向相契合。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中小学教师中体育、音乐、美术课程教师数量达178.9万人,与5年前(2019年)相比,增加28.5万人。
小学:科学教育、计算机专业比例增加
中学:地理、物理等科学相关专业占比提升
大学生是新教师的主力军。《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教育业都是应届本科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类(2024届为13.9%)。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均位列202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职业。
从师范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在中小学从教的专业分布来看,其专业构成变化趋势也体现了中小学师资结构的优化方向。
麦可思研究发现,在小学从教的师范类院校本科生中,小学教育专业占三成以上,是服务小学教育领域的主体。同时,素质教育相关专业占比明显上升,体育教育专业从2019-2021届的6.5%升至2022-2024届的8.4%,音乐学专业从5.3%升至6.0%,美术学专业从3.5%升至4.8%。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配齐初中、高中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教师的要求。2022-2024届合并计算,在小学从教的师范类院校本科生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教育专业占比,已分别从2019-2021届的2.2%、1.7%提升至2.8%、2.3%。
在中学从教的师范类院校本科毕业生中,除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之外,物理学专业占比最多。2022-2024届师范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在中学从教的专业分布中,物理学专业占比为9.1%,较2019-2021届的8.2%提升0.9个百分点。地理科学专业教师的比例增长最多,从2019-2021届的5.3%升至2022-2024届的6.5%,增长1.2个百分点。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从2019-2021届的6.4%升至2022-2024届的7.5%。《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将“构建‘大思政课’体系”作为重要方向,把思想育人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为青少年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占比提升反映出基础教育阶段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深。
中小学教师队伍学历上移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已达70.5万人
中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石,对于培养下一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明显的学历上移现象,教育部更新至2023年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生层次以上的中小学教师人数达70.5万人,占比持续上升。
从小学教师群体来看,2019年时,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小学专任教师占比为1.4%,到2023年这一比例提升至2.5%,五年累计提高1.1个百分点,增长率约为78.6%。
初中教师的学历提升则更为突出。2019年,初中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为3.5%,2023年该比例攀升至5.7%,五年间共提高2.2个百分点。
高中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占比始终处于三个学段的领先水平,且同样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9年高中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已达10.6%,此后逐年递增。2023年提升至14.0%,五年累计提高3.4个百分点。
近半数师范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要求,还应该关注从教人员的培养环节,提升其适应性和匹配度。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师范教育质量提升,通过推进师范教育专业认证、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师范教育整体质量改善。数据显示,2024届在中小学从教的师范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对教师教学的改进反馈整体优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是2024届师范类院校本科毕业生最突出的教学改进需求,占比达48%,低于全国本科54%的平均水平,但仍为首要关注点。其次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占比30%,同样低于全国本科38%的占比,说明师范类课程内容与中小学教学需求的适配性优于全国平均,但“实用性不足”仍是需优化的方向。此外,26%的中小学从教群体认为“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高于全国平均(24%)。这提示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迈向“质量提升”新阶段,师范教育需同步提升培养质量,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以促进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
据麦克思研究院数据说明:
2019届-202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分别于2020年3月初至2025年3月初完成,收回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6万、12.4万、12.5万、13.5万、14.3万、17.1万,覆盖了474个本科专业。(策划:赵莹 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