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北京大学四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4-06-27 10:30:48 来源:未来网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4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获奖项目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人类生殖发育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代际传递规律研究

  主要完成人:乔杰、汤富酬、闫丽盈、严杰、李蓉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

  生殖发育是人类繁衍与延续的最基本环节,但人类生殖系细胞命运的驱动机制仍是未解之谜。乔杰院士团队经10年技术攻关,创建了COOL-seq等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揭示了人类生殖细胞两次大规模表观遗传重编程规律,发现了人类原始生殖细胞擦除父母源表观记忆的特性及人类X染色体随机失活特征,开启了人类生殖发育调控研究新时代,奠定了我国在生殖发育科技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国际地位,对胚胎发育异常等疾病发生提供了病因学诊断依据,为提高生育力和出生人口质量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双金属有机试剂的发现与发展

  主要完成人:席振峰、张文雄、魏俊年、张韶光、宋秋玲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福州大学

  合成试剂的创制与应用极大地推动合成化学及化学工业的发展。席振峰教授团队1999年发现含有两根碳-金属键的双金属有机试剂与传统金属有机试剂反应性截然不同,随后历经20余年的探索,发展了包括双锂试剂在内的多种双金属有机试剂,揭示了其不同于单金属试剂的反应机制,及其分子内和分子间“1+1大于2”的协同效应,实现了氮杂半瞬烯、金属杂芳香环、三价铜配合物等其他方法不能实现或难于实现的重要物质的合成,构建了超越传统教科书的成键模式,开辟了芳香性化学的新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碳化钼催化剂上水的低温活化和制氢过程

  主要完成人:马丁、林丽利、石川、周武、张晓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水分子的活化是各类水中取氢反应的核心步骤,是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发展绿色、低碳氢能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但水分子热力学稳定性高,实现水的低温活化制氢仍面临巨大挑战。马丁教授团队在解决“水的低温活化和高效制氢过程”这一挑战性科学问题中,发现了面心立方相α-MoC(碳化钼)具有优异的低温活化解离水特性,利用碳化钼与金属的强相互作用对所负载金属的几何和电子结构进行调制,实现了低温下水分子活化,以及高效制氢催化循环,为我国未来氢能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三维流形的有限复叠

  主要完成人:刘毅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流形是现代拓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三维流形的几何化纲领是三维拓扑学的重要研究途径。本世纪的三维拓扑在有限复叠的构造方法上实现较大发展,但一些核心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刘毅将几何化思想和新兴构造理论与经典理论创造性结合,发展了三维拓扑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工具,解决了有关曲面自映照McMullen猜想等三维拓扑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洞察了三维流形L2 Alexander挠率的一系列结构特点,系统改造了双曲三维流形中的Kahn—Markovic构造理论的关键技术,为低维拓扑学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持续提供新动能。(通讯员:北京大学 安宁 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作者: 编辑:高富灿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